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2月28日公布首份财政预算案,对于1380亿港元的财政盈余,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将拿出其中四成与市民共享,剩下六成用于改善服务与投资未来,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创新科技等行业都将获重磅注资。香港媒体称,新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将公共开支由以往的不超过GDP20%调升至略高于21%,展现了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出的积极有为、大胆突破的“理财新哲学”。
给科技发展“添把火”
预算案文本的“引言”部分开宗明义提出香港新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三大目标”:多元经济、投资未来、关爱共享。而对于未来经济的规划,创新科技一直是焦点。
未来香港将聚焦四大范畴: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去年的财政预算案预留了100亿港元支援创新科技发展,今年将额外预留500亿港元。其中200亿港元用于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
同时,特区政府还会向创新及科技基金注资100亿港元。陈茂波解释,2017年香港GDP增速为3.8%,高于预期,特区政府财政充裕,是注资的理想时机。
预算案还预留100亿港元,支持建设医疗科技创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创新平台,吸引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来港。同时,向香港科技园公司拨款100亿港元,向数码港拨款2亿港元,加强支援初创企业及促进数码科技生态的发展。
陈茂波表示,香港约有33万中小企业,占全港企业总数超过98%。预算案拟向相关基金注资25亿港元,协助中小企业升级转型、拓展市场。
为青年成材“加点油”
青年是一个社会的未来。特区政府将大力投资,培育人才,为香港青年人创造具前景的就业和创业机会。2018—2019年度,香港教育的预算开支高达1137亿港元,占政府开支的20.4%,较上一年度增加252亿港元。
陈茂波表示,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已承诺为教育增拨50亿港元经常开支,他建议再增拨20亿港元的经常开支,以进一步实践优质教育。同时预留20亿港元,帮助有需要的公立学校建设无障碍校园,如安装升降机。
从2015年起,香港特区政府为每所中小学每年提供12万港元的津贴,与内地学校结成“姊妹学校”。新年度的财政预算案决定将每所学校的津贴提升至15万港元,并将此计划常态化,预计每年额外开支1.7亿港元。
陈茂波还建议,在新财政年度向“资优教育基金”注资8亿港元,加强栽培资优学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奖学基金也会获注资8亿港元,颁发更多奖项,鼓励学生在学术及非学术领域上追求卓越。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还首次提出,向香港37.1万名就读幼儿园至高等院校的有经济需要的学生,每人一次性发放2000港元津贴,同时为参加2019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考生代缴考试费,开支约1.8亿港元。
让老少百姓“定下心”
在社会民生上,陈茂波称,本届政府果敢投入资源,着力去解决问题,努力让香港的老少百姓安享幸福生活。
去年冬天流感来袭,香港公立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觅,提醒特区政府香港医疗服务亟待改善。而人口老化带来的种种挑战,也提醒香港需要投放资源,未雨绸缪,改善生活环境,发展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智慧城市。
新财政年度,香港特区公共医疗的开支将为712亿港元,增长13.3%,占整体经常开支的17.5%。特区政府对医院管理局在2018至2019年度的经常资助将提高近60亿港元,同时预留3000亿港元,筹备第二个10年医院发展计划,改善卫生署诊所设施,提升医疗教学设施。
香港薪俸税也将有大改革,全港近半打工仔、188万名纳税人不同程度受惠,涉及税额40.9亿港元,一家4口典型中产1年可节省逾万港元。在综合社会保障援助、房地产、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领域,香港也推出多项措施,与市民分享经济成果。
刚刚经历回归20周年的香港社会迎来新气象,这次的财政预算案也“抒情”一把,陈茂波以歌词作结,指出香港经历几许风雨,每次都成功蜕变,“不变的是我们对多元、开放的坚持,对公平、公义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国家进入新时代,世界转变新格局,为香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在环境,只要善于把握机遇,香港一定可以乘势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