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09日 星期五

中英街如何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汪灵犀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09日   第 11 版)

  中英街一景
  (资料图片)

  中英街一景
  (资料图片)

  中英街,人称深圳特区中的“特区”。一半是内地,一半是香港,“一街两制”,恰是“一国两制”的缩影。时至今日,中英街特殊的文化景观和免税购物环境仍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但由于老旧失修,缺乏管理,其商业地位和人流量都在走下坡路。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近日发表研究报告,建议翻新中英街,打造成跨境购物及文化区。

  善用大湾区发展机遇

  上世纪80年代的中英街,街道两旁都是商店,经销着世界各国的产品,所售货物在内地大都难得一见。中英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下子成了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购物天堂,据称当时每日人流量几近10万人次。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的中英街已经看不到这幅景象。曾经的“免税购物天堂”,如今充斥水货客,出售的商品日渐沦为“淘宝货”,临街店铺由于年久失修显得破旧,每日人流量只剩1000多人。“我曾与香港及深圳的政府官员讨论,大家都认同中英街情况需要改善,但不知如何下手。”“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因此于1年前研究如何活化中英街,并于近日发表《大湾区优质旅游购物及文化区——港深边境沙头角地区中英街活化改造》研究报告。

  中英街“一街两制”的管理形式独特,对内地是极具吸引力的免税区。张志刚建议香港及深圳配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联手翻新中英街,将其打造成为旅游购物及文化区,与作为创新科技平台的落马洲河套、提供金融专业服务的前海,并列为大湾区3个重点合作区,彼此遥相呼应。

  “不少香港新界区的居民都关注区内商场旅客过多的问题,将中英街升级发展成边境商贸购物街,有助于疏导热门购物区的旅客,既避免扰民,又带来人流财流。”“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朱岩表示。

  简化手续延长通关时间

  中英街其实不大,站在街头几乎就能看见街尾。整条街长约250米,宽3至4米,由香港及深圳两地各占一半,分开管理,无论香港居民或内地居民,均需向各自政府机构申请通行证方可入内。目前香港一侧共有60余家店铺,深圳一侧则有136家商铺。

  针对目前现状,“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的报告建议,翻新中英街不必改动它现有风貌及地面商铺规模,法律、税制等也可维持现状,仅将老旧店铺翻新改造,并以玻璃天幕覆盖中英街商铺。再好好利用地下空间,在地下建个三四层,发展购物娱乐场所。

  不过,报告认为,目前的繁琐通关手续及限流措施是不利因素。报告建议简化深圳一侧内地居民出入中英街的手续,目前通关时间为早上7时至晚上6时,办证中心下午4时就停止办证,这对购物消费、旅游及餐饮行业来说都太早了,建议延长通关时间至少至晚上10时,消费限额也应该由目前的5000元至少提升至8000元。这样一来,日后人流量有望达到每日1至2万人次。

  人文景观最具潜力

  中英街的历史奇妙而有趣,每块界碑、每棵草木都记录着一段故事。比如在中英街第4号界碑旁,有一棵100多年的古榕树,树干苍劲,枝叶繁茂。最绝的是,这棵榕树的树根长在深圳一方,枝叶覆盖着香港一方,因而被喻为“根在祖国,叶覆香港”,成为文人墨客们采风创作的绝佳题材。

  中英街的后街边还有一口古井,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沙头角拓荒的客家人所建,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当地人的饮用水源。直到现在,中英街两头的人口中都还流传着“同走一条街,共饮一井水”的民谣。

  “中英街及其周边保留了不少历史文物,也保留了岭南风情和客家文化。客家古村可以发展成民宿,鱼灯舞、麒麟舞及客家山歌等,均是具有旅游发展潜力的人文景观。”张志刚说,港深两地可以长远规划,整合两地旅游资源,甚至吸引内地和东南亚游客前来观光特色旅游线路。

  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建议,在活化当地文物古迹的同时,增加新的旅游元素,比如开发回归纪念景点,介绍相关历史,甚至可以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台北“寒士尾牙”立春送暖
中英街如何华丽转身
体验台东慢生活
台北书展拍卖名家珍本书籍
香港获评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中山楼的前世今生
责编:王 平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