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06日 星期二

没有完结 只有前进(百家谈)

丁国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06日   第 08 版)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近40年来,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为载体,采取了封山育林育草、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水平梯田、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沙产业和林下经济等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有效地遏制了土地退化的蔓延势头,生态环境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生态环境本身具有极端复杂性,其修复过程也要分阶段进行,比如首先要修复生态环境的功能,也就是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其次要恢复一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即恢复物种多样性和完整的群落结构。第三要恢复其可持续性,即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最后要恢复它的文化性。因此,生态修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事实上,目前许多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都是经过长期努力获得的。比如著名的塞罕坝,几代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经过近60年的奋斗,将140万亩的荒原变为林海;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都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治理,终于成活了大片的旱柳、沙柳、胡杨和沙枣等植物,创造了世界奇迹。

  可以说,生态保护和修复永远没有完结,只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向前推进。在长期的生态修复中,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实施。目前,生态修复还是新兴产业,周期长,涉及多个学科知识交叉运用,需要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也需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推动生态修复产业高速发展。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邛海建成全国最大城市湿地
没有完结 只有前进(百家谈)
生态修复:全社会齐上阵
责编:罗 兰 邮箱:luolan9520@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