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主办,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所、陕西省渭南高新区管委会、北京赛迪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渭南高峰论坛暨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年会在陕西省渭南市成功举行。
“互联网+3D打印”,是催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非常好的形式。3D打印和传统的制造业相结合,能够形成各种生产模式。目前开发的3D打印技术和平台,已经证明可以把产品的开发周期或费用降低至原来的1/3到1/10。近年来,为全面推动3D打印产业化蓬勃发展,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产业发展创新技术链、完善资本链、健全服务链、培育产业链四大环节,全方位实施3D打印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集约式发展成就高速度
渭南高新区通过建设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公共平台,吸引聚集3D打印企业,把零星的需求集中到一起,做成“大蛋糕”。
渭南高新区围绕3D打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累计投资7亿元,先后建成了460亩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和50亩的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产业园,着力培育3D打印产业发展数字智造产品应用创新创业孵化、3D打印项目企业生产制造及数字软件技术云设计、云制造网络化应用服务三大基地。
仅2017年,园区就成功获批工信部国家3D打印产业技术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科技部国家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3D打印众创空间4个国家级平台和陕西省互联网与制造业示范基地、陕西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3个省级平台。
“3D打印+”再添新动能
结合发展实际,渭南高新区提出了围绕3D打印产业化示范及应用推广为重心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的整体目标。
渭南高新区初步形成了“3D打印+航空”“3D打印+医疗”“3D打印+文创”“3D打印+铸造”“3D打印+教育”等一系列“3D打印+”产业模式,借助3D打印技术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孵化各种类型中小科技企业。目前,园区已成功孵化了陕西增材院、陕西智拓等65家企业,入驻企业总数不断增多。
截至目前,渭南高新区3D打印培育基地累计获得专利授权87项、版权5项,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个,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工业模具、文化教育等领域,其发展速度、科技含量都改变了许多人对渭南的印象。
助推地方经济追赶超越
渭南高新区广纳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分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黄伯云,教育部长江学者黄卫东、李涤尘、赵万华等72名材料制备专家建立了多途径合作关。采取政府、企业、学校相结合,多层次培养3D打印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快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3D打印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园区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产业化工作目前处在国内第一梯队。
渭南高新区对率先入园区的3D打印研发专家和创业者,免费提供配套公寓、医疗服务等生活保障。对入区3D打印和新材料项目,渭南高新区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送达”的服务承诺,提供了住宿、办公、研发和生产场所。
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入驻园区创新创业,渭南高新区提供土地、税收、厂房、办公、服务等政策优惠。此外,渭南高新区设立1亿元3D打印产业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中时鼎诚投资有限公司,设立规模为2.5亿元的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同时,成立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投融资担保机构,为3D打印装备、软件开发、材料研制及应用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渭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忠效表示,未来,渭南高新区将积极贯彻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精神,全力建设适宜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深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计划引进和孵化200户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团队。将园区打造成创新动力强劲、创业环境优越、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国家级3D打印产业培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