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2月02日 星期五

在香港公立医院体验分级诊疗

郜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2月02日   第 11 版)

  香港公立医院由于特区政府持续大幅财政支持,收费比私营医疗机构低廉不少,但轮候时间长等问题依然突出。为纾解这一问题,香港医疗管理部门在公立医疗机构实施严格细致的分级诊疗制度。

  记者不久前因一个小手术在香港公立医院住院,出院后两个月内多次复诊,亲身体验了一回香港的分级诊疗制度。

  记者因长脓包前往私立医院求诊。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费用超过6000港元。但他还给出另一个选择:“如果你有香港身份证,我可以把你转介至公立医院,费用低一些,但等候时间可能长一些。”

  记者带着医生开具的转介信来到附近一家公立医院的急症室,登记交费后,被领到分流处,由一名看上去颇有经验的护士简单询问病况并测量体温、血压,拿到一个标有轮候号码和“次紧急”字样的纸条。

  等候期间,记者对照墙上的海报了解了一下香港公立医院急症室的分诊制度:求诊者根据病况被分为危殆、危急、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五类,负责管理香港公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对前三类个案等候处理的时限作出细致规定,确保较为紧急的个案获得优先处置。

  候诊厅墙上的屏幕刷新着轮候号码,不时插入“急救正在进行中,非紧急个案轮候时间可能延长”的提示。候诊厅里秩序井然。

  记者等候了近1小时,一名护士走过来,见面就用普通话问:“你在香港工作不讲广东话会不会不方便?”记者惊诧之下回想起来,之前在登记处和分流处与工作人员对话时说的是英语和普通话,虽是短短几句问答,想来对方已经对患者常用哪种语言做了备注,分诊服务的细致可见一斑。

  经过医生一番诊断,记者被收入院,当天下午手术,第二天出院。出院前,护士送来一张几周后在这家医院外科专科门诊复诊的预约单和一份列明周边公立普通科门诊诊所地址、电话和服务时间的单子。护士告诉记者,出院后伤口的日常护理在单子上所列普通科门诊即可,如果伤口无异常,除了复诊外无需返回医院。

  香港的公营门诊分为普通科门诊和专科门诊两类。普通科门诊诊所遍布各社区,以稳定长期病患者和较轻偶发病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也提供药物注射、伤口换药等一般护理服务。专科门诊诊所数量相对较少,主要设于大型公立医院。

  按照分级转介制度,病人应先向普通科门诊或私家医生求诊,有必要时才会被转介至专科门诊。这一制度有助避免病人蜂拥至专科门诊和急症室去看基层医疗服务就可诊治的疾病,确保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合理分布并用在最急需的病人身上。

  按照这一制度,记者出院后如果一切正常,只需在普通科门诊护理伤口;如果伤口出现异常,普通科门诊的医生会考虑转介至专科门诊或急症室。出院后不久,记者还真因伤口问题被普通科门诊转介回了医院。好在这家医院针对术后伤口护理设有专门的伤口护士诊所,每周定时由伤口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复诊。比起在外科专科门诊等候数小时才能见到医生,护士诊所候诊时间要短得多。

  (据新华社香港电)

香港教育新政惠教惠民
在香港公立医院体验分级诊疗
老夫子新年主题展
台店家带你轻松小旅行
责编:张 盼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