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29日 星期一

大风起兮云飞扬

——记郝敬春与沛筑

范 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29日   第 12 版)

  郝敬春在调试沛筑

  沛筑演奏现场

  郝敬春在手工制作沛筑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得胜还军途中返乡,置酒沛宫,邀宴父老。正逢酒酣之际,刘邦击筑而歌,慷慨起舞,吟咏出这曲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当时的沛县父老筑台纪念,名曰“歌风台”,歌风台后屡毁屡建。

  公元1996年,刘邦故里沛县正在举办首届刘邦文化节。新落成的歌风台高然耸立,俯瞰县城,已经成为沛县文化的新地标,台上的沛县后人正模仿着当年刘邦颂唱《大风歌》的情景。只可惜,只有颂唱,而无筑声。

  

  筑的前世今生

  对大多数现代人而言,筑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乐器。筑流行于战国时期,与燕赵悲歌齐鲁乡音绵延相伴。荆轲刺秦前,在易水河畔高歌,不就是高渐离在击筑伴奏吗?《少年行》中,李白也曾慷慨高歌,“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从秦到宋,筑一直是音乐演奏中较为常见的乐器。汉高祖刘邦演奏《大风歌》后,更是将其编入宫廷乐队,从此,筑便一直被称为“沛筑”。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提到,“筑,以竹曲,五弦之乐也”。它形似筝,状似琴,大头安弦,弦下设柱。演奏时,左手按弦一端,右手持竹尺击弦发音。由于采用竹尺击弦,与拨弦不同,筑的音色显得脆、清亮,余音悠长,虽像古筝,却又多一些金石之声,极具中国民族音乐韵味。筑的音色表现力极强,既可与高山流水之清音相和,又能以其悲亢、激越之声激发出大义凛然的纵横豪气。但可惜的是,自宋代之后,筑便消失在历史烟云中,只见记载,不见实物了。

  2011年1月29日,沛县后人郝敬春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凭借着复原的十三弦沛筑获得国家专利,将消失千年的古朴筑音重新带回了世界。

  让国宝活起来

  1996年,当沛县后人在歌风台上颂唱《大风歌》时,郝敬春就坐在台下。听着这没有筑音伴奏的《大风歌》,他感慨万千,萌发出复原“筑”的念头。同为沛县人,深受汉文化浸染的郝敬春,不仅有着多年的音乐基础,熟识乐器,更有着家传木工手艺,仿佛天命就是复原“沛筑”。

  从萌发念头起,郝敬春就开始到处搜罗资料。无奈,关于“沛筑”的文字史料极少。“一代帝王之乡”的沛县没有,他就跑遍徐州、北京的图书馆、新华书店,四处查找资料,但依然所获甚少。

  其实,1993年在湖南省长沙渔阳墓中曾出土三件木质五弦筑,其中一件虽断为三截,但品相相对较好。中国乐器研究所的项阳教授当时亲临现场,拍下照片,并写了相关论文,学术界就此称其为“天下第一筑”。2006年郝敬春看到了项阳教授的论文,文中不仅画出了图形,更是详细描述了筑的样式与尺寸,再加上之前搜集到的汉画像石拓片等资料,他就开始研究图纸,尝试用木头打板、试制。2009年,他终于试制成功四台筑,分别是:战国五弦筑、汉代五弦筑、汉代十三弦筑和宋代十三弦筑。

  在试制期间,郝敬春精益求精,“失败一件就砸一件”。制作一台筑,需要投入极大的耐心与精力。首先,在选用木材上,要用香椿、梧桐、梓木、色木四种。木材的处理要经过半年水中浸泡、三个月自然干燥、剖板后二次干燥、使用前火炕除水四次加工,才能正式开始制作。接下来,从打样开始到成型,合音箱、刻琴头、拼装、磨坯、刮腻子、刷底漆、打磨、上漆、推光、洗油、上蜡、上弦、调音,经过70多道工序,一台筑才能击打出美妙的音乐。

  郝敬春感叹道:“筑是一件多么好的乐器呀。为了让这件国宝活起来,我们就要逐步地发展与创新,使之更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更好地传承下去。”

  为了解决沛筑音量过小的问题,郝敬春用桐木面板替代香椿木面板,底板改用梓木,采用小提琴的双面弧度,另外在琴腔内增加两个音柱,这样一来,不仅音量增大,共鸣增大,筑的音色也随之美化。为了扩大筑的音域,适应古典与现代的演奏,郝敬春还将13根弦扩展到26根弦、42根弦,最近他还在研制56根弦的中华筑,有望在2018年5月刘邦文化节上与观众见面。

  古乐器的传承与发展

  2010年,沛筑甫一问世,就成为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刘邦文化万里行”的珍贵礼品。2010年5月,中央电视台为其拍摄了历史文化专题片《弦音千古流》,掀起了一波热潮。从2010年参加沛县春晚开始,郝敬春带着沛筑先后在多个大型文艺活动中参演,受到听众的普遍认可。2014年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上,沛筑获得三个创新奖。同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将沛筑的图片及文字制成贺年卡,赠送给各国驻华使馆及外宾。

  沛筑名气日益增大,演出邀约也越来越多。沛筑的演奏使人们耳目一新,重新认识了这一古老的乐器。除演出外,郝敬春将更多工夫放在了沛筑的教育推广上。毕竟复原一台筑并不是目的,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才是主旨。

  在沛县的文化馆里,郝敬春免费办起了一个培训班。从2012年起,每周六下午2点到4点,郝敬春风雨无阻地前去教学。郝敬春欣慰地说,学生们都很喜欢沛筑,依靠口碑,培训班的生源不断。毕了业的学生就像是一朵朵蒲公英,虽然飘向了祖国各地的大中小学,却也将沛筑的种子洒向四方。未来,郝敬春还希望沛筑能作为特色教育走进校园,让学生们从小就认识它。

  此外,郝敬春还将沛筑免费捐赠给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使更多大学生有机会见到沛筑、了解沛筑。2017年8月,郝敬春还收了一位徒弟——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硕士毕业生、目前在南京晓庄学院任教的龚雪。师徒二人合作,准备将沛筑的制作与演奏理论体系化、系统化,将沛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院校音乐理论相结合,这将更有利于沛筑的传承与推广。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筑声

  沛筑在国内的知名度渐高,也吸引了一些国外远道而来的沛筑“学子”。

  郝敬春的学生吕皎月是美国纽约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2016年7月,吕皎月回徐州老家探亲,专程跑到郝敬春家学习沛筑。2016年10月29日,吕皎月在纽约林肯中心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她用“沛筑”演奏的《关山月》气势恢弘,《女儿情》昂扬悠转,折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也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的古乐器——“沛筑”。这是沛筑第一次出现在国外的演奏会上。

  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郝敬春介绍,还有一位在澳大利亚教国学的北京人,专程在假期时到访郝家学习沛筑,目的是为了回到澳大利亚教学生弹一弹,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听到中国的筑声。

世界奇峡 己衣大裂谷
大风起兮云飞扬
踏访宋城古浮桥
云蒸霞蔚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