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风云侨批》日前在汕头艺都大剧院登场。该剧取材于潮汕侨批史,跨越不同时代,重点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潮汕侨批业的坚守自救的故事,展现了潮汕侨批业兴盛与发展、生存与传承的历史。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近日,汕头侨批研究会在广东汕头侨批文物馆举行成立仪式。参加研究会的50多名会员,都是热心于侨批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他们希望借助侨批研究会的成立,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侨批文化研究。
真实展现华侨华人历史的侨批,近年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在闽南语系里,“批”指的就是“信”,所以侨批又被称为“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家书以及汇款的凭证,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100多年间,我国东南沿海出现了“下南洋”的移民潮。在海内外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粤、闽、琼等地华侨从海外往家里汇款和写信,只能经由“水客”、“客头”和一些民间侨批馆来递送,逐渐形成了“侨批”。
资料显示,侨批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三省,尤以广东潮汕、江门、梅州,以及福建厦门、漳州、泉州等侨乡为多。2013年6月,“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侨批发源、流传于民间,收藏于民间,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记载翔实,内容丰富,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金融史、邮政史、中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
来自福建的黄清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收藏和研究侨批。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说,在他收藏的侨批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当属清末菲律宾华侨黄开物的一批侨批。他共收藏有关黄开物的侨批200多封,写于1907年至1922年,内容包括亲属家庭侨批、辛亥时政侨批、商业往来侨批、捐资公益侨批、亲友问候侨批等五部分。在关于辛亥革命的侨批中,记录有菲律宾、厦门、香港等地同盟会的部分活动。
1911年10月18日,此时的黄开物在泉州府同安县锦宅乡的老家中,他身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义弟陈松铨给他寄了一封侨批,其中描述了菲律宾同盟会为辛亥革命组织的演戏义捐活动。批信中,陈松铨感慨道“此遭之大举,谅必成功,想不日就得庆贺独立矣,请拭目俟。”在附纸中,陈松铨还抄录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的电文:“POA北京攻破,LIP公认独立。”
历史标本引发共鸣
侨批的内容包罗万象,大到“世情”、“国情”,小到“乡情”、“亲情”,它们是最好的社会“切片”和标本。
潮汕侨批文物馆收藏的侨批中,有一个于1949年5月5日从汕头寄出的总包封,其中仅装有10封回批,邮资却高达525万元,信背贴了50枚面值为10万元的邮票仍不够邮资,还在信封的正面补贴了7枚邮票。这是当时货币贬值的活见证,也是研究当时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的绝好文献。
除了反映社会状况以外,侨批作为华侨与侨眷间的书信,是华侨华人情感的真实记录。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沈惠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侨批字里行间往往朴实无华,其中的深情、辛酸、苦痛往往只用片言只语来描述,非熟悉者难以理解其中涵义,这些书信从侧面体现了华侨侨眷双方彼此的心灵感应。
沈惠芬在《构建东南沿海侨乡女性生活史:侨批资料的价值与利用》一文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马来西亚华侨黄国治1950年11月写给母亲的一封侨批,黄以“故乡生活艰难,邮资高贵”为由,请母亲有要事才寄信,以节约费用。但是,母亲却常常寄信给国治,母亲的牵挂使的他非常内疚。特别是母亲身体衰弱,黄国治十分担心母亲的健康。侨批中体现的母子亲情,读来令人动容。
黄清海认为,侨批可以保留历史的记忆,体现历史上华侨华人的家国观念,唤起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后代对于祖(籍)国的情感。同时,侨批中还有关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进行国际交往的记录,对于当下政策的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焦建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从侨批中可以了解到近代华侨与侨眷的实际生活状况,这是一种民间文化形态,是宏大的官方文献叙述中无法触及与容纳的。另一方面,也为近代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运动与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
抢救征集迫在眉睫
如何保护、传承和进一步开发侨批,是侨批档案申遗后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7年5月,《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进入了广东省政府规章的立法审查程序,为侨批档案的立法保护工作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早在2015年,福建泉州市便确立了“以侨批档案、地方特色档案为重点”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方向,同时重视侨批口述历史工作,努力为侨批这一重要档案保留更多的史料。
据沈惠芬的观察,目前在侨批的收集和保护工作中,主力仍是早期关注侨批的集邮者、侨批收集者。2013年侨批成果申遗后,广东、福建两省的各级档案馆也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但许多侨乡县、镇、村基层仍没有启动。
焦建华认为,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和保护条件,民间收藏的侨批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造成原有侨批文化与研究价值的下降或丧失。另外,部分人恶意炒作,抬高侨批的价格买卖,也影响了侨批的保护。因此,政府要增加专项经费划拨,吸引社会资金捐助,民间收藏者也要积极配合政府部分工作,加快现有侨批档案的统计、归类、整理与出版。
通过总结多年的侨批收藏经验,黄清海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通过抢救性地征集,将侨批实物纳入公藏单位;其次,在侨批的安全保护方面,需要引导民间私藏者有意识地保管侨批,可以利用数字化网络技术,对公私藏的侨批加以保存和利用;最后,在现有的媒介环境下,可以加强对于侨批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侨批、关注侨批,使得侨批可以更好地服务当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