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国共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其中67座被归类为衰退型。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随之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衰退等压力。如今,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正成为这些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转型成大势所趋
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曾在近代历史上造就了发达的矿业经济,形成了成熟的有关矿业经济的法制与文明。例如,德国鲁尔矿区和法国洛林矿区就曾是著名的煤铁之乡。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欧洲和日本的矿业已经逐步式微。尽管如此,这些国家的矿业城市并没有随着矿业的消亡而衰落,而是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产业结构优化,合理解决了矿业城市的历史遗留问题,摆脱了对本国和本地区矿产资源过度依赖的束缚,使传统的矿业地区走向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复兴之路。
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坚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要在全社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元化格局形成
如何进行经济转型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正在进行新的探索,努力将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落到实处。
河南省焦作市是一座因煤而生、以矿起家的城市。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焦作市锚定经济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新路。
焦作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在品牌打造上,将“焦作山水”“云台山”打造成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在旅游规模上,规划建设了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成A级旅游景区十多家,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业的大发展有力促进了城市转型发展: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直接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发展;二是促进了生态环境提升;三是促进了社会就业。四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焦作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变革被社会各界誉为“焦作现象”,作为经典案例,被编入了全国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
“世界钨都”江西省赣州市近年来黑钨、离子型稀土等矿种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当地加强废弃矿山治理,加速推进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按照“谁治理、谁受益”原则,信丰县引导脐橙种植户参与治理废弃矿山,使560亩废弃矿区重新披上了绿装,种植户刘荣华捧上了青山绿水这个“金饭碗”。
资源枯竭型城市有很多优势,比如良好的区位、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是在转型初期困难较大。根据以往经验,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大力推行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利用方式,努力打造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到目前为止,我国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成型。辽宁阜新把转型方向瞄准现代农业,初步形成八大农业产业化链条框架;黑龙江双鸭山也把现代农业作为重要的替代产业来发展,同时通过煤炭液化、失重式电子秤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