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对专业学习的追求,马来西亚华裔小伙潭语渊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了中国读书。在台湾世新大学读完四年本科后,他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博。如今他已经博士三年级,这是他来中国的第十个年头。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生达44.3万,比2015年增长11.35%,是世纪之初的8倍之多。近年来,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加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中共十九大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49年,中国教育将稳稳地立于世界教育的中心,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
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状况如何?中国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哪些保障?中国如何建设“世界最向往留学目的国”?本报记者采访了在华留学生以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
■ 来华开启精彩人生
“为什么来中国留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对潭语渊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对于学心理学的他而言,这是一道既简单又深奥的必答题。“只听家里前辈说我的家族来自广东罗定,其余便一概不知。”潭语渊说,直到有一天和中国的同门讨论学术问题时,师弟一句“师兄的思想中饱含中国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有中国人的内核”让他找到了答案。“在中国,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文化认同。”潭语渊说。
对于土耳其男孩白振国而言,来华留学更多的缘于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世界非常大,你要走出土耳其,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在父亲鼓励下,白振国高中毕业后来到中国,在西北大学新闻学院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白振国说,他的梦想是学习马可·波罗,做一名文化交流的使者。
俄罗斯留学生埃列奥诺拉·盖南看到了中俄两国日益频繁的交往。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倡议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广阔,因此对两国未来合作充满期待。如今,她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更值得一提的是,来华留学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不少国家领导人。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泰国公主诗琳通、哈萨克斯坦前总理马西莫夫等都曾在中国留学。
——像他们这样来华逐梦的留学生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中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21%的海外年轻群体(18-35岁)对中国教育话题感兴趣,36%的海外年轻群众在未来3年内有来华计划。“留学,到中国去!”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在中国,他们将不仅收获丰富的知识,还将经历精彩的人生。
■ 留学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中国同不同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之间的教育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
目前,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不仅规模急剧扩大,层次、结构、类别等各方面也不断优化,呈现全新发展态势。
日前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至2017学年,“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增长点。其中,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来华留学生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报告分析称,中国在支持来华留学政策和来华留学生奖学金发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比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签订双边协议与学位互认、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等。
此外,来华留学生打破以汉语学习为主的格局,学科分布更加合理,西医、工科、经济和管理等学科深受欢迎,成为就读人数最多的学科;2016年,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近21万人,比2015年增长2.5万人。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分析,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源地更加多元,从过去的亚非拉国家扩展到世界各国,欧美发达国家的比重上升;来华留学专业选择更加多样,从过去的中文、中医等与中国相关性高的学科,延伸至理、农、工等多个学科;来华留学结构更趋合理,过去来华短期学习语言的非学历生占比偏高,而现在来华攻读学位的学历生占比显著上升。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规模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标志着来华留学吸引力的显著提升,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来华留学事业不断积极稳步推进的显著成果。
■ 求学就业更有保障
一年多前,一篇《留学生在华求职记》引起人们关注。文章描述了外国留学生在华求职的曲折与困难。2016年,首届来华留学人才招聘会收集的数据显示,参与招聘会的国际学生中,希望留在中国工作的比例高达95%。如今,留学生在华就业情况如何?
1月5日,南开大学留学生安德烈参加了一场特殊的招聘会——南开大学2018届留学生专场招聘会。这场招聘会上,中国企业为留学生们提供了市场开发、法律合同、人事行政、项目管理等多种岗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安德烈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场面试让他收获很大。
这得益于中国为外国留学生在华就业创业提供的政策支持。2017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外交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宽了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的条件,部分符合条件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无需工作经历即可在华就业。
除了保障留学生就业创业,中国更加注重对来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去年7月起施行的《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从招生、教学、校内管理、奖学金、社会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来华留学管理进行更加科学的规范,是来华留学最高层级的规章制度;为了构建完善的管理和教师队伍,教育部已举办17期来华留学管理干部培训班,超过2400名留学管理干部从中受益;中央财政持续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投入,2016年有近4.9万名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在华学习。
“近年来,中国在来华留学招生教学管理、奖学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突发应急管理制度等方面基本建立起全链条的政策体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相关负责人说。
■ 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上人们最向往的留学目的国?中国教育会不会成为世界教育中心?
有关学者认为,从过去5年来华留学生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大学排名的快速提升来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看清这一差距:2016来华留学生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占47.42%,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只占14.42%。与之对应的是,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54.45万人,其中,七成以上攻读本科以上学历,硕博研究生占比35.51%。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当前来华留学还存在着“规模发展和质量发展不均衡、各校之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地区之间发展模式不均衡”的短板,与国际高等教育市场上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来华留学教育面临许多挑战。“课程质量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要努力实现平衡发展,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更加注重质量,推动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将鼓励更多优秀学生来华留学,推动来华留学驶上中外人文交流快车道;加强来华留学教育与管理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机制建设,鼓励第三方行业组织制订行业协会认证标准;整合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基地建设、汉语推广等合作形式,加大来华留学宣传,同时通过“留学中国”“感知中国”等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在华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