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09日 星期二

可持续发展战略:

长缨今在手 轻舟过重山(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⑨)

李 贞 李京泽 高 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09日   第 05 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3月,中国政府编制《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

  20多年过去了,中国不断深化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认识,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有经验有底气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重大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再纠结经济增速快一点还是慢一点,而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说。

  2016年,中国“百强县”以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1%的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5%;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9%。纵观“百强县”的发展要诀,无一不是从原有资源、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从结果导向看,“高质量发展阶段”更突出百姓的获得感。“增长仅指经济总量的扩张;发展的内涵则更为丰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说,中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经济发展要从单纯追求总量扩展,转变为适应人们更高标准的、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仍应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们有底气、有经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指出,目前,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产业势头强劲、新经济加速成长,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正逐渐走出阵痛期、步入收获期。“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所得税5843亿元,增幅仅为0.6%;而2017年同期工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21.3%,增幅特别明显。这里面有去年基数较低、今年价格上涨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企业主动调结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的结果。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前所未有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

  在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六场记者招待会上,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将过去五年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概括为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机遇和重要抓手,努力走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之路。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5.7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1万多个村庄完成了整治,1.9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开展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问责近2万人。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序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

  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均下降30%以上。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7.2%。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办好办实为人民造福的事情

  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要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河南省兰考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赴兰考指导工作。在国家精准扶贫方略的支持下,兰考把脱贫攻坚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找准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稳定增收,拔掉了穷根。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已是瓜果连片、企业林立。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投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的接入增加到90%左右;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相继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近五年来,我国医改持续深入推进,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一张覆盖全国的医保网络逐步成型,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群众超过13亿人;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全国80%以上居民15分钟内可到达最近医疗点。

  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明确指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为中国的奋斗就是为世界的奋斗”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自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态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国际共识,国际合作和区域合作深入推进,中国在合作过程中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同各国领导人一道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它设定了未来15年全球在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个领域的发展目标。2017年8月21日,《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前国际发展合作的共同任务,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国不断创新和丰富可持续发展内涵,可持续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在极大改善13亿中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的未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是第一个自主承诺减少碳排放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制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加强重点污染物和重点区域污染治理等方式大力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

  中国对货物和服务贸易特别是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促进其经济增长。

  中国是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签署减贫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合作减贫中心,共同推动减贫工作。中国还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援建医院、医疗服务中心,派遣医疗队,提供紧急人道援助;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曾说:“为中国的奋斗,就是为世界的奋斗。”毫无疑问,这句话也完全可以用来概括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界意义。

 

  照片说明:

  ①北京市门头沟区曾以“黑白灰(煤炭、白灰、水泥)”为主导产业,近年开始转型发展高精尖产业。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②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广场河经过生态治污及河面保洁,两边水草茂盛、河中倒影靓丽。

  姚  峰摄(人民视觉)

  ③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和平工业园区内,农林废弃物正变身“生物能源”。

  宋  文摄(人民视觉) 

  ④河北省怀来县推行清洁能源供暖,促进节能减排。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摄

长缨今在手 轻舟过重山(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⑨)
坚持可持续发展
全面助力中国腾飞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