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年01月01日 星期一

我为北京点个赞(旅游漫笔)

李家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01日   第 12 版)

  假期中虽未能远游,我却在北京城内,享受了过去未曾发现的新奇。那便是,北京的小吃与北京四合院。

  北京的小吃很多,什么豌豆黄啦、冰糖葫芦啦、艾窝窝啦、驴打滚啦这一类,都是老少咸宜的小吃,我平素也喜欢。但那天,我在一家其貌不扬、店前排了长龙的早点铺前,却真正领会了这些小吃的真谛。

  “您请趁热!”服务员把碗往桌上一放,粗瓷的碗里盛的是面茶。我喝了一口,起初没什么味道,稠乎乎的,咽下,才突然觉得唇舌间都是香的。看不远处,系白围裙的师傅把面粉放到锅里炒到发黄,再把麻仁也炒到焦黄,然后加牛骨髓油和少许桂花,拌搓均匀后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沏成糊状……

  我不由得心里发问:听说现如今另有一种做法,把麻酱直接淋在炒面糊中,用水冲泡,一样是面茶;客人那么多,店家却不知变通、反而避简就繁。否则,不早就财源滚滚了吗?我问那年轻的服务员,他只笑着说:“多少年都是这么个规矩。但凡稍稍改了,大伙儿一咂摸就觉出味儿变了。”又说,“您看,我们要不是不改,大伙儿能恁么急赶着来吗!”

  我一想,还真是这样!若是连这些都流水线生产了,岂不是少了好些东西?繁复的制作过程简化了,手艺人的坚持与用心也就不再了。食材本来是单调的,却经历几代匠人们的奇思与心血成为精致的点心、美食,这奇妙事物万万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埋没于简单粗糙之中。这么一想,我登时感到面茶之香更加回味悠长了!

  老北京胡同多,如今越来越少了,四合院也随之所剩无几。我跟随父母去胡同中寻访,那里都是普通百姓的居所,却也从平淡中显现出许多趣味:树多,枣树、海棠、石榴、玉兰、黄刺玫、梧桐、葡萄架、紫藤架;花多,菊花、月季、玫瑰、凤仙、蝴蝶、茉莉、鸡冠花、美人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还有养在缸里的睡莲,缸中游着小鱼、乌龟、蝌蚪。墙上的牵牛花斑斑驳驳地爬满藤蔓,月季花、金银花盛开着。窗台上是仙人掌、兰花、含羞草、文竹;院里往往还种着向日葵;黄瓜、丝瓜、葫芦在架上吊着,形形色色的倭瓜在屋顶卧着。瓜架上还常常挂着一个鸟笼或蝈蝈笼,猫儿在瓜葛上迈着慵懒的步子。

  我惊讶:纵然是御花园、雍王府,也不过如此吧!只不过,那里开遍珍奇富贵的名种,这里栽满平易近人的凡花。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春暖乍寒时,一样是抵挡不住的满园春色。

  最后,我要为北京的这些看似平凡庸常却实在悠远美好的事物点上一个赞。因为,人人称南方小食精细,殊不知北方亦有巧匠烹出颇费心思的美味来;人人知宫殿王府奇葩异株,殊不见寻常百姓家亦是一幅柳绿花红的妙景。

  我不仅为北京小吃和四合院点赞,我赞的更是北京手艺人的那份坚守与执著,赞的更是北京人即便平凡也能恣意享受自己创造出的闲适,葆有他们红尘中不灭的斯文与风雅。

  再想四合院中,即便有花衰败,同时也有花盛放,一枯一荣两厢交替未曾停歇。这不也正同于北京人生生不息、永永远远的绮丽与雅致么?

京津冀旅游日益便捷
元旦假期带火旅游市场
温情冬至全羊宴
我为北京点个赞(旅游漫笔)
泰山天元石旅游文化开发研讨会在京举行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