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一八年新年贺词,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勾画新一年工作重点,展现深厚的为民情怀、昂扬的奋斗姿态和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海外华侨华人第一时间收听收看新年贺词,认为习主席的贺词平实感人、催人奋进,他们为国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点赞,为中国日益提升的国家地位而自豪,表示愿把自身点滴的努力汇流成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对人民群众最关心问题了然于心
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前主任、美中政策基金会主席王冀已离开故土70多年,但始终关注着中国的发展进步。“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贺词讲到中国将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如果能够实现,意味着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首次实现消除贫困,这是了不起的。习主席是实干家,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都要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脚踏实地支持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
比利时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朱海安老家是浙江青田,旅居海外30多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看看。“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可以归结为习主席在贺词中所说的八个字:天道酬勤,日新月异。”这几年,朱海安回老家探亲,“我看到老乡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为华夏大地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感到自豪!”
“习主席说‘天道酬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这些朴实的话语,触动到了我们海外侨胞心中最温柔的部分。”在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看来,“习主席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了然于心,每一句话都娓娓道来,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和舒心。”
有这样的精神,中国未来前途无量
吴刚1998年来到德国求学,常年从事中德经贸、科技合作,他对习主席新年贺词中提到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感受颇深。“过去,我在具体接洽德国勃兰登堡州和中国国内的合作项目时,更多是德国对中国‘援建’‘扶持’性质的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政府和企业代表团主动来到德国,双方谈论的都是‘双赢’‘共赢’的经贸、科技和教育合作。过去提到中德合作,人们总说德国的技术对接中国的市场。如今中国在很多技术上都已经站在了世界前沿,甚至成为德国极力争取的技术合作对象。例如2017年开始运营的复兴号,已经牢牢吸引了德国铁路部门的目光。”
虽已是耄耋之年,王翼每年都要回国五六次,他谈道:“习主席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想法。有这样的精神,中国的未来一定是前途无量的!”
埃塞俄比亚中国商会秘书长王希学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句话感受很深。他表示,作为境外工程承包商,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需要踏踏实实干好各项工作,打造更多的精品工程。真正尊重、了解、学习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社会,才能做到民心相通,夯实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国负责任担当在当今世界尤为可贵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也有话要说”,讲到了吴刚的心坎里。“记得以前,我们总会关注西方国家会有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观点,如今不同的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声音越来越成为西方舆论关注的对象。”吴刚举例说,为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德国勃兰登堡州政府提出自己是“一带一路”进入西欧的首站概念,在该州靠近波兰、捷克的边境地区,修建了规模庞大的物流中心。
朱海安对习主席的全球视野和历史担当更是赞不绝口。“习主席说,天下一家,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番话让世界看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道义和担当,这种负责任担当在当今世界尤为可贵。作为一名海外华人,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自信和骄傲。”
在加拿大渥太华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卢红民看来,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奉行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主张,中国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庄严承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倡议,都体现出中国对全球发展和人类和平的负责任态度,树立了榜样,“为习主席点赞,为中国人民点赞”。
(本报2017年12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