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一丹奖”的教育初衷:

从香港出发 让理想远行

本报记者 张庆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29日   第 11 版)

  “一丹奖”二〇一六年宣布成立,图为陈一丹在成立仪式上发言。
  (资料图片)

  12月10日,香港,会展中心,“一丹奖”颁奖现场。

  随着6000万港元奖金和两枚纯金金牌颁发到两名获奖人手中,奖项创办人陈一丹笑了,为他的教育梦想再一次得到了扩展。从2013年想法萌生到2017年奖项颁发,“一丹奖”承载着他的初心,正托举起更多人的教育梦想。

  世界最大教育奖

  2016年5月23日,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宣布捐赠25亿港元,设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教育奖项“一丹奖”,奖金额度高达3000万港元。巨额的奖励基金一下子把“一丹奖”推上了“世界最大教育单项奖”的位置。

  “人们关注奖金的规模,只是一个开始。”当被问及人们是否只是因为奖金高才关注“一丹奖”时,陈一丹并不讳言,但他反复引导人们看到奖项背后深藏的理念——启迪并触发教育的未来。

  首届“一丹奖”两名获奖人,一个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一个是哥伦比亚新学校基金会创始人兼总监薇奇·科尔波特。卡罗尔·德韦克用几十年时间研究儿童成长性思维并提出新理论,突破了以前对儿童智力发展的认识限制。而薇奇·科尔波特也同样用了几十年的时间,通过创建儿童混龄教学模式,解决了穷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问题,让发展中国家的500万学生受益。

  “从这两位获奖者身上可以看到两样东西,一是她们对教育的创新,影响广泛且深远;一个是她们的精神,都是用几十年的时间,作出了对教育的奉献。”陈一丹说,“一丹奖”只是一个媒介,它通向最好的教育理念和成果。

  致力贴近教育本质

  “一丹奖”的标识设计颇有意蕴。水墨一笔绘就的“一”字,几何图形的“门”,晕染点就的如莲盛放的红点,共同组成了“丹”的造型。而在陈一丹递过来的名片上,还能看到那个门的后面、红点的中央,有一个“洞”。“既是一片‘丹心’,又能‘洞’见未来,表达出了我们的初心。”。

  在陈一丹的教育理念中,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根本,而抵达教育本质的法门却是创新与变革。他认为,获奖人薇奇·科尔波特的成就恰恰是以解决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为依归,并以此推进创新性工作。

  作为一名互联网人,陈一丹对创新有着特殊的偏好和感情。“‘一丹奖’的评审原则总体是指向未来、强调创新与变革的可持续性,我们就是要用创新创造的成果,把好的经验推广出去,让好的想法造福未来。”

  2009年陈一丹开始举办武汉学院,志在打造“最受尊敬的民办大学”;2013年,他创办了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探索国内首个“公立非公办”办学模式。全人的教育理念,“管、办、评”分开的办学模式,几年下来已是初见成效,“这都是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收获。”

  用企业精神做公益

  说起陈一丹,总要提及他作为腾讯主要创始人和企业家的身份。2017年公布的福布斯中国慈善排行榜上,他名列榜首。做企业家的同时做慈善家,陈一丹觉得现在的中国并不乏同道中人。

  “我看到身边有很多企业家,都在他们所关注的社会领域里推动社会事业,比如教育、扶贫、自然保护。我们彼此都有交流,我也深受他们感染。”陈一丹说,用企业家的精神去推动公益事业,将会形成一个重要的力量。

  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置身新时代,陈一丹对公益事业的信心更足了。“我个人非常感恩这个时代。当下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中国公益的黄金期。整个大环境都非常适合行业发展,法律政策及政府治理等都在不断完善,而且是以一种开放、鼓励的姿态,让一批批的企业家、社会机构根据自己的理念和认识投身公益。”

  “明德创新,解行并进。”陈一丹创办的武汉学院的校训,也正是他的理念和行动格言。他表示,今后还将身体力行、以行践言,吸引更多企业家加入公益事业。

  (本报香港12月28日电)

“澳门式公益”为城市添姿彩
四千年前母子骨骸最感人
叮叮车见证香港历史(行摄香港)
从香港出发 让理想远行
责编:王 平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