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行至岁末,回望来路。中国的2017年是非凡的一年。
2017年,是中共十九大召开之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2017年,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重大活动。
2017年,中国进一步受到世界认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国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为“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
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这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今日,本报推出“非凡2017”年终系列报道,以8个整版,记录2017年我们所经历的这些重大历史时刻,讲述全球关注的中国故事。
100多年前,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远在欧洲的马克思大胆地预言,未来,世界格局将进入以太平洋为中心的时代。到那时,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将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新的重大影响。
100多年后,这一预言变为现实。
2017年10月2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以“中国正在创造历史”为题刊文称,在地球的另一端,刚刚发生了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指的是太平洋彼岸召开的中共十九大。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个被英国媒体称作“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个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1、思想的价值超越黄金
2017年10月18日,这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刻。
晨曦细雨中,北京人民大会堂雄伟庄严。
上午9时,中共十九大开幕。在万众瞩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阔步走上报告席。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宏亮的声音,响彻万人大礼堂。
近3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场响起70余次热烈的掌声。
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九大报告堪称新时代“强国方略”。
全世界都在聆听中共十九大的声音。
十九大报告被译成10种外语,并专门请来外籍专家为译文把关。专家们几乎都用“强有力”这个词语来描述这份报告。
英国《卫报》称,篇幅很长的十九大报告,展现出来的自信和雄心令人瞩目。经过过去5年的发展,各项喜人数据及国际地位的变化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
据美国道琼斯全球资讯数据库Factiva统计,境外媒体对中共十九大持续关注。10月18日9时—20日9时,境外关注热度最高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英国广播公司、新加坡《海峡时报》、韩国《东亚时报》等都对中共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进行了密集报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共十九大的最大亮点。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8个“明确”清晰阐明,用14项基本方略具体谋划。
中共十九大期间,美英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首播,解读了习近平领导下的5年。主创人员坦言,整部纪录片的核心是,“所有这些变化的背后,都有一个最初始的力量源泉,就是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方针。”
100年前,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思想领航行动,百年后仍是如此。
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性地回答了当前中国和世界面对的问题,以高远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写下当代共产党人的时代答卷。
“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黄金。”读过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后,南非公职和行政事务部部长费丝·穆坦比赞不绝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睿智深邃,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勾勒出了未来发展轨迹。”
一本书的价值为何超越黄金?因为它凝结了习近平长期以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过去5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多次,走过最崎岖的山路,去过最贫困的地方,倾听民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
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是贵州团代表。贵州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10月19日上午,当习近平在贵州团讨论会场坐下后,一开始,大家并不知道谈话会朝哪个方向走。意外的是,习近平与代表谈起了“食品”“白酒”和“旅游”。这些都是当地人增收的手段。
媒体对这一场景的详细报道,在互联网上获得很高的点击量和点赞数。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划时代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由此抵达一个新的起点。
2、和平的狮子已经醒了
“中国,强国崛起。”
在中共十九大召开前的3天,法国《世界报》罕见地用6个中文大字作为头版头条的标题,并用8块专版介绍即将进入“十九大时间”的中国。
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
习近平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
苏醒的中国,要变成一个强国。
十九大报告中,“强国”一词提了23次。除了从宏观上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外,还提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具体目标。
强国有目标,更有战略步骤。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月19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习近平作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报告,激情洋溢地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多次提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描绘出了今后约30年的国家蓝图。
世界关注中国,也关心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在中共十九大召开期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助理校长劳里·皮尔西正在忙着出差。但是这位远在南半球的学者,仍然会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十九大报告。“一个强大的、自信的中国会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劳里·皮尔西说。
秘鲁阿普拉党国际关系书记莫里斯说,中国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成功的发展模式,为拉美国家树立了榜样。我们希望和中国一起共同建设幸福美丽的世界。
委内瑞拉发展和新兴经济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安德烈娜·塔拉松说,中国正以越来越自信的姿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积极贡献中国方案,成为推动全球化、维护世界和平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世界关注中国,更关心一个强起来的中国,会不会走上“国强必霸”之路?
习近平曾说,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做一只“和平的狮子”,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
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强调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
2017年10月24日12时8分,在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璀璨穹辉下,23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庄严举手表决——
大会一致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写在党的旗帜上。顿时,全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当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这一刻,中国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发展蓝图、明确了前行方向。
一天后的10月25日,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
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这里集体亮相。
亮成一片的闪光灯中,穿着深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的习近平总书记居中站立,自信而坚定。其他常委分列两侧,面带微笑。这一历史性场景,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网络传遍神州大地,传遍世界。
面对中外记者的镜头,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这是新时代领航者的自信,这是一个执政党的担当。
10月27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
随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上海兴业路76号,法国梧桐掩映下的,是一幢典型的旧式石库门建筑。这里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入口处拉起一条规范秩序的红色隔离带,即使临近傍晚停止进场时间,仍陆续有人入场。
10月31日,中共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整个11月,参观人数同比增长了2倍,宣誓人数同比增长了60倍。参观者们在这里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领会十九大精神。
在云南工作的王高敏参观完一大会址纪念馆后,一次买了3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她说,关注十九大报告和一些政策性的书籍,“是因为这个关系到国家,也关系到我们个人。”
为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央决定由中宣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中央宣讲团。自11月5日至11月11日,中央宣讲团成员分赴各地。
中央宣讲团所到之处座无虚席。在江苏,可容纳750人的主会场满座后,工作人员在会场后排增加一排座位,也全部坐满。在内蒙古党政办公区会议中心,由于听讲者多,会场新增的座椅都抵到了墙角。
如今,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深入人心、凝聚力量。
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中国开启了新征程。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400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正如美国《纽约时报》所写,中国百年灰暗日子已经结束,接下来的使命是重新回到世界舞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