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中国孝文化演变史

本报记者 叶 子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18日   第 05 版)

  原始社会

  孝观念萌芽

  在原始社会时期,奉养老人是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行为。《礼记·礼运》篇中所说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正是原始社会氏族大家族里人们尊老爱幼的朴素情感的真实写照。这反映出孝意识在原始社会出现萌芽。

  汉代

  以孝治天下

  汉代独尊儒术之后,把建立在血缘宗法基础上的孝伦理观念与国家管理的实践结合在一起,以孝治国。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将孝作为评判人的重要依据,甚至和忠联系起来,影响官员选拔。汉代完成了以孝文化作为国家体制基础的制度建构,求仕者“举孝廉”的做法一直延续下来。

  近代

  孝的创新发展

  近代以来,愚昧僵化的传统孝文化受到严厉批判,转而向新型孝文化发展。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尽大孝,成为新的内涵。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传统孝文化继续在促进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周朝

  孝成为社会伦理规范

  殷人祭祀祖先更多是宗教意义上的祈求,而周朝增添了奉养父母的内涵,把以前“事死”的孝观念发展为一种“事生”的孝观念,孝德观初步形成。儒家将孝从家庭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层面,确立了孝对于所有人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从此成为协调亲子关系的伦理规范,并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

  宋代

  位居八德之首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主导思想。这种新儒学将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总结为“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居首位。宋代非常重视基层社会的建设,对家族的祠堂祭祀、乡约、族规、家法和家谱的编纂都有很多规定。理学家认为孝道是与生俱来的伦理,对父母无条件顺从成为孝道的基本要求。

中国式孝顺 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
孝敬父母须用心
中国孝文化演变史
责编:彭训文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