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孝敬父母须用心

张一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18日   第 05 版)

  曾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名母亲做好年夜饭等待着儿女回家,可是儿女们却接连打来电话告诉母亲,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回家吃年夜饭。饭热了凉,凉了又热。看到这则广告的时候,很多人潸然泪下。

  广告谈的是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一直绵延至今,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代有以“百里负米”“卧冰求鲤”为代表的二十四孝的感动故事,有“父母在,不远游”“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的谆谆教诲。但是,时代在变,孝敬父母的内涵也在变。在新时代背景下,用心孝敬父母,应该是我们要坚守的准则。

  首先,孝敬父母要“用”心。这个“用”要作动词讲。也就是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让父母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孝顺和关心。这是与古代孝文化一脉相承的。具体说来,就是要时时关心父母的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和思想状况。还未成年的孩子要懂得关心父母,在他们工作之余,力所能及给予他们快乐,缓解父母由工作带来的疲劳。已经成年甚至成家的人,更要时时关心父母身体,关注他们的生活,首先保证父母在物质上的满足。

  其次,孝敬父母要用“心”。进入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每个人都变得无比忙碌,一分钟都想要当成几分钟来用。物质的极大丰富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努力地追求物质,反而忽视了心的交流。1999年春晚上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感动了无数人,歌词打动人心,发人深省。“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对于老人来说,金钱上的孝顺固然重要,但是能够时常回家看看父母,陪父母聊聊天,说一说工作和生活中的乐事和烦恼,让父母感到他们在参与你的生活,则更加切中实际。这里的用“心”,就是希望能够给予老人心灵上的关怀,不要造成他们心灵的“空巢”。

  2013年7月,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成为硬性义务。从国家层面将关心关爱父母列入法律,一方面彰显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督促个人要在孝敬父母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社会已经来到。根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超过60岁人口将超过5亿。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除了国家要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体制机制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每一位儿女用心孝敬孝顺父母,让操劳忙碌了一辈子的父母能够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家和万事兴。其实孝顺父母很简单,只要肯用心,父母就会开心,儿女也才能放心。

中国式孝顺 中国家庭的幸福密码
孝敬父母须用心
中国孝文化演变史
责编:彭训文 邮箱:wanfenglin5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