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鲁甸 重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12日   第 12 版)

  图为日前航拍的鲁甸县龙头山镇一景。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学生在教学楼里上课。鲁甸重建后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成为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在昭通市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有23个采用减隔震技术,有233个单体采用钢结构。今年2月8日,鲁甸发生4.9级地震,尽管震感强烈,但安居房巍然屹立,片瓦未落。

  鲁甸县火德红镇的“地震宝宝”肖致震在家里亲吻妈妈。2014年8月3日,大地震颤刚刚平息,肖致震就呱呱坠地。3年来,他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健康茁壮成长。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摄

  在龙头山镇光明村,一名村民在山上摘花椒。20年前,鲁甸便开始在山区推广花椒种植。有了这个基础,鲁甸重建时着重考虑构建新的特色农业产业。在新规划的“昭阳—龙头山”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上,苹果、核桃、花椒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已连成片。花椒价格从2015年的平均每斤40元出头,涨到今年的50多元,“花椒夜市”成了当地一道新景观。

  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为鲁甸地震中有六6名亲人遇难的老人谢维礼(左一)体检。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图为鲁甸地震纪念馆。龙头山已建成地震遗址公园、抗震救灾纪念馆、防灾减灾体验馆,加上传统炼银文化展览馆,一个集主题教育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呼之欲出。
  新华社记者 胡 超摄

  冬日里的龙头山,阳光温暖,不少人在新建的院子里,悠然地享受着农闲时光。唯有大山上滑坡的“疤痕”,以及震毁的原镇政府大楼和地震纪念馆,提示这里曾是震中。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这是云南14年来最大的地震,也是滇东北40年来最大的地震。震中龙头山,波及川、黔部分地区。

  转眼3年多过去,眼前白墙青瓦的院落、平整的广场、成排的路灯,与记忆中泥泞的路面、坍塌的房屋、乡亲们的哀容,交替闪现。视觉带来的冲击,像是一次“时空穿越”——龙头山,已经脱胎换骨了!

  11月30日,建设者宣布,经过3年不懈奋战,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

  3年来,围绕国家恢复重建的目标要求,灾区干部群众不懈奋斗。除个别特殊项目外,灾区1771个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263.7亿元,实现“户户安居、家家有业、乡乡提升、生态改善、设施改进、经济发展”。

  重建的不仅是住房和产业,还有“人的精神”。龙头山的伤口正在愈合,生活的滋味正在生长。路灯亮起时,音乐响起,镇上活跃着广场舞迷的身影。

  “男儿耕种肥田里,贤妇穿梭纺杼旁。”看到学生的水彩画《牛郎织女全家图》,镇上翠屏小学的语文教师石军华,忍不住题诗一首。他说,灾难已成历史,但需要启示后人珍惜今天。

  (据新华社电)

鲁甸 重生
责编:孙 懿 邮箱:rmrbs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