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超、中甲联赛新赛季,本土教练似乎出现了“逆袭”势头。日前,山东鲁能宣布与德国老帅马加特“分手”,球队功勋球员李霄鹏接任。此前,吴金贵已经确定留任上海申花。再加上长春亚泰的陈金刚、上海申鑫的朱炯、辽宁宏运的肇俊哲、武汉卓尔的李铁、北京北控的高洪波……在洋帅当道的大环境下,本土教练的势力有了不小的增长。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本土教练往往只能扮演两种角色,一是“救火队员”,二是“悲情先生”。前者在球队危难之际接替洋帅上任,帮助球队完成保级大业,随即功成身退;后者虽然在赛季之初就执掌球队,但难以得到球迷和俱乐部认可,一旦成绩不佳,立马“下课”。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各支球队投入日增,所谓好马配好鞍,聘请经验丰富的外籍教练更能服众;另一方面,可供选择的本土教练的确有限,启用经验不足的少帅,要面临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风险。
近年,中超联赛金元当道,大牌外教纷至沓来,大多又悄然离去。与此相比,本土教练尤其是少帅的面孔却依旧罕见。像高洪波、朱炯、吴金贵等教练,已经称得上是“混迹”中超的“老油条”了,但肇俊哲、李铁等参加过2002年世界杯的一代球员,到现在才刚刚得到执掌球队的机会。我们正在努力追求足球人才的持续,有时却忽略了教练人才的断档。反观近邻韩国和日本,本土教练不仅能在本国大展拳脚,其中的佼佼者还来到中国执教,两相比较,现实更令人唏嘘。
因此,本土教练的回归,是件值得鼓励的好事。这一趋势也与中国足球联赛走向务实的大背景密切相关。从缩减外援名额到U23球员新政,联赛的改革释放出降温金元足球、培养后备人才的信号,而本土教练的成长,也应该是联赛改革的题中之义。在外籍教练身边蛰伏、学习多年之后,本土教练也该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人们当然会期待,中国版的齐达内、卡纳瓦罗可以早日在中超联赛中诞生。不过,这离不开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提升,也需要建立本土教练的培训机制。目前,中国足协已经开始为现役球员提供教练培训的机会,为“脱下球衣、拿起教鞭”的实现开了个好头。
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时间内,中超联赛洋帅主导的格局恐怕仍难改变,土帅的命运也难免会经历坎坷。俱乐部和球迷不妨多给本土教练一点耐心和机会,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施展理念和才华,也希望土帅争点气,既要自信自强,也要自省自律。只有如此,才能在洋帅“围剿”的环境中,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