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搞煤矿生意挣钱多,贵州省六枝特区的2名煤老板夏虎跃和邓少芬却不约而同地先后放弃。他们说:“必须要换个行业干!”
上世纪60年代贵州省六枝特区成立,被划定为煤炭资源基地。多年开山挖煤,森林覆盖率一度下降至21.8%。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一倍多的二氧化硫充斥在空气中,悬浮颗粒遮蔽蓝天白云,重污染造成地区性酸雨。当中国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六枝,这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如何跳出“资源陷阱”的困局。
面对困境,六枝决定,从“黑资源”转型“绿产业”发展旅游。为什么是旅游?“因为有时,有势。”六枝特区党委书记杨昌显回答。大众旅游时代已到来,到2020年全国旅游人数将达70亿人次,旅游市场需求井喷。国家针对国民假日保障、智慧旅游、休闲农业、大健康旅游、文化创意、生态游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
“做旅游,六枝会火。论文化,六枝有夜郎古国传说;比风景,六枝有牂牁江;谈风情,六枝有梭戛长角苗。”夏虎跃想。2016年,夏虎跃以自己月亮河村的1000亩猕猴桃基地做基础,迈向农旅一体化。2012年,邓少芬在六枝岩脚镇投资,建设廻龙溪温泉景区。
从煤矿到旅游,六枝转型底气何在?首先是山绿了。自2000年开始,六枝一边着手关停部分煤矿企业,一边恢复生态。抓住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保工程的机遇,六枝将森林覆盖率从21.8%提升到如今的51%。其次是路通了。2013年,六枝到镇宁高速公路通车,六枝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游客与六枝的距离大大拉近。2015年,六六高速正式通车,六枝旅游可进入性再次提升。还有就是六枝有吸引力了。牂牁江景区、廻龙溪温泉度假区、牛角布衣风情体验区3个3A级景区,瀑布源国家森林公园,月亮河省级森林公园,梭戛生态博物馆,六枝之美尽在其中。
告别煤矿,六枝拥抱旅游的步子越来越大。从最初试探性的“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到打造“贵州西部宜居宜业宜游旅游目的地城市”,如今,六枝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2017年11月,六盘水市第四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六枝举行。总投资34.98亿元的20个旅游项目亮相旅发大会,这一系列项目或将成为未来六枝旅游发展的领头羊。
去年六枝全区旅游收入27.86亿元,旅游人数约70万人次。今年第一季度,实现旅游收入9.1亿元,增幅53.5%。
六枝转型,一大批六枝百姓开始“追”旅。
龚华,六枝牂牁江边的一位茶老板。2008年,龚华在牂牁江边种下第一株茶树时,便怀揣着一个“小心思”:以后这片茶园,不仅仅要卖茶叶,还要卖风景。
近十年的雕琢,茶园风景别有韵味。看着六枝日益兴起的旅游产业,龚华认为,“卖风景”的时机到了。今年,一名福建商人入股合伙,龚华喜上眉梢。“把茶园里那一排上世纪50年代的老房子改造改造,开门迎客。”
仅仅是2016年,就有285户百姓投身旅游,开办农家乐。全区4560人直接和间接从事乡村旅游。
拥抱旅游,六枝脱贫攻坚有了新思路。“旅游,让农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农民变为股东,激发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六枝特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局专职副局长王琼芳说,“仅六枝3个3A级景区,就带动了不少于600人脱贫。这是永久性脱贫。”
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创建名单后,六枝更加坚定地告别了煤矿。杨昌显说,“未来,六枝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