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西成高铁 让蜀道不再难

田立阳 魏文泽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2月01日   第 10 版)

  西成高铁上飞驰的列车
  王曙天摄

  古语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近日,随着中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西成高铁全线拉通试验成功,标志着“蜀道难”将成为历史。

  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位于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中北部,行经秦巴山区,连接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线路北起西安,向南经汉中进入四川省境内。西安至成都线路全长643公里,其中西安至江油段为新建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10.5公里,在江油与已经开通的绵(阳)成(都)乐(山)客专相接至成都。

  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标准为双线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250公里/小时。项目在陕西境内(西安北至省界)全长343.6公里,建设工期5年,2012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底开通运营。

  破解施工难题

  秦岭被誉为是中国地理和气候的南北分水岭。由于秦岭北麓十分陡峭,高铁线路坡度势必需要抬高,由鄠邑站向南,是西成高铁最长的长大坡道,超过25‰坡度的线路长达45公里,直接落差1100米,也是目前全国超过25‰坡度最长的高铁长大坡道。

  由硬质花岗岩组成的地质特点,外加隧道埋深大,隧道岩石应力极大,岩爆几率非常大,对隧道施工掘进有严重影响。秦岭地下水系丰富,隧道建设过程中涌水严重,也给工程建设带来了难度。

  工程的难点主要体现在隧道建设方面。秦岭南北宽100至150公里,西成高铁(陕西段)穿越秦岭基本采取隧道形式,新建隧道34座总长189公里,占线路总长的55.3%。其中,10公里以上隧道7座,最长隧道为秦岭天华山隧道,全长15.9公里。新建大中桥46座,总长132公里,占线路总长的38.5%。桥隧总长321公里,占线路总长的93.5%。

  西成客专秦岭隧道群从清凉山隧道入口,至赵家岭隧道出口,仅超过10公里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形成了长达110公里的长大密集隧道群,这在我国高铁建设史中尚属首次。

  西成客专从西安北站引出后,一路上坡,采用25‰的大坡度设计,为国内山区高速铁路首创。其中长达70公里的20‰连续长大坡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高铁连续长大坡道,大大缩短了线路穿越秦岭地区的长度,也是我国山区高标准现代化铁路建设的首创。

  保护自然原貌

  西成高铁作为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铁,经过秦岭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四宝”的栖息地,穿越了全国最大的连片自然保护区,在工程设计、施工和将来的运营中采用一系列严格的自然保护措施,最终打造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铁。

  西成高铁在穿越秦岭山脉过程中,采取隧道群方式穿越,西成秦岭隧道群从秦岭北麓清凉山隧道开始,到秦岭南麓赵家岭隧道,长度达到110公里,基本埋深在800米至1000米。通过采取地下穿越的方式,最大限度保护了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秦岭生物的活动区域。

  为了保护秦岭原生态的自然原貌,工程中将打隧道的石渣全部运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区,并进行粉碎等处理,做好循环再利用。仅此一项,隧道工程建设就多投入了1个亿的资金。

  西成高铁在穿越朱鹮国家自然保护区时,为了给鸟儿一个安全的家,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施工方与北京大学进行合作,对朱鹮的生活习性进行研究,采取提高桥梁架设高度,避开了朱鹮飞行高度区域,并在朱鹮的密集活动区,设立鸟类防撞网,避免个别朱鹮进入高铁运行区域而对其造成伤害。

  西成高铁在设计选线时期,综合考量生态影响,主要以桥隧相连的形式断续穿越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以桥隧相连形式穿越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线路虽无法完全绕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但通过部分绕行,避免了对保护区群的切割,大大减小了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以及秦岭整体生态功能的影响。

  联通两大经济区

  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成都则是四川省的省会,是西南最发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西成高铁的开行把我国西部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最具潜力的关中天水经济圈,与成渝经济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陕川两省将形成一日经济圈。

  目前,关天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情况与成渝经济圈是有一定距离的,西成高铁的开通,将会促进两个国家级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给小韭菜插上腾飞的翅膀
西成高铁 让蜀道不再难
青山绿水新洛南
草原上奔腾的“骏马”
责编: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