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南海Ⅰ号”发掘文物两万余件套

“海上丝绸之路”风采尽展

黄丹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29日   第 11 版)

  为了纪念“南海号”发现30周年,成功举行“整体打捞”10周年,日前“‘南海Ⅰ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阳江海陵岛举行。会上,“南海Ⅰ号”最新发掘资料成果发布。

  10年发掘:

  整体打捞入住“水晶宫”创世界奇迹

  “南海Ⅰ号”宋代沉船于2007年经整体打捞后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2009年、2011年两次试发掘;2013年11月28日,“南海Ⅰ号”启动正式全面考古发掘。

  “整体打捞、整体发掘、整体保护、整体展示”理念和实践一直贯穿在整个发掘过程,该工作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方法论上的进步,也体现了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综合实力、实施能力、多学科协同能力等方面的进一步成熟。

  2014年,发掘工作主要是清理沉箱表面的泥沙和提取船舱外散落的文物。

  根据遗址实际情况,以沉箱内东南角为基点布设探方12个。经发掘清理了打捞时的回填堆积和晚期海泥堆积,凝结物已大量出露。按计划进行了泥土采样、浮选。发掘现场凝结物、船货和部分船体结构已经暴露。船中部两侧船舷经过发掘清理,船艏部位于沉箱南侧,已经显示出我国古船舷板特有的多重鱼鳞搭接的结构,船体隔舱板中已有12个可以看到轮廓。

  2015年开始,伴随着表面淤泥清理的完成,考古发掘的工作重点进入分离提取舱内凝结物和船货的阶段。2015年上半年清理了船舱上部散落的文物及部分表层凝结物,随后进入船舱内文物提取,按照船体结构分15个隔舱提取文物,至今已提取船后部C09-C15和前部C02-C06等隔舱的部分文物。

  此项发掘工作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30年的发展历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重要的水下考古成果。

  最新统计:

  文物数量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

  主办方通报的“南海Ⅰ号”最新发掘资料显示,历经10年的发掘,发现“南海Ⅰ号”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沉船,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总共文物数量21000余件套、标本2600件,其中瓷器19000余件套、金器180件套、银铤183件套、铁器84吨、铜器170件套、铅锡器85件、竹器13件,木器46件,漆器28件、石器25件,其他及不明274件,以及铜钱约17000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木等。

  此外,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孙健透露,将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南海一号”全面发掘工作。             

  (据《广州日报》)

商家拥抱“银发经济”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代表走笔)
“海上农场” 紫菜丰收
“海上丝绸之路”风采尽展
中国首单藏系羊牦牛保险问世
责编:李 婕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