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集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28日   第 11 版)

  延军步入书道数十年矣。初于汉碑中寻求古法,所习碑书,多为东汉人作,生今识古,深知其难。后则以心力悉明人墨迹,尤得张二水、王觉斯之笔意,不负苦心,卓有所成。其运笔虽时而看似荒诞,然因势利导,妙笔横生,却入佳境。此化险为夷之功,惟运乎其心,顺乎其理,久而习其指腕,方可得也。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段成桂 

  苏延军受益于唐人狂草之法,吸收米芾、黄庭坚之优点,从总体风格而言,当属大写意范畴,滔滔不绝的气势,率直自然的挥运,不拘常规的用笔,都表现了其激越的情怀。其草书作品笔致的厚重,结体的拗曲逋峭,皆由隶书笔法化出。

  ——文艺评论家、书法家 张瑞京 

  苏延军“十年草中行”的宏伟规划,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诉求用一种迥异于常人所能接受的表现形式——草书来表达;在这十年中,他除了自己私下将篆隶作为功课来做,只拿一种单一的书体来面对世人,除了对于草书这种书体的钟爱以外,也是对于自己的努力和收获的一种自信!而在这期间,苏延军不管是在书斋中潜心于传统经典的深入,还是对于社会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都表现出了一个艺术家对于自身责任的一种担当。

  ——文艺评论家、书法家 程志宏 

  苏延军中追宋明元,对话王铎、米芾、黄庭坚、傅山的古朴稚拙、挥洒自如、淋漓酣畅、雄强激烈,尤嗜米芾的飞白刷笔、张瑞图侧峰翻折;上溯晋唐汉,浸淫怀素、张旭、张芝的古风逸韵,以作醍醐,灌顶彻悟。在出古入今的过程中,苏延军统一了古质与今妍,体现了一位大书家善于化成的天资,终成自家风貌,新意盎然,机杼独具。

  ——文艺评论家 王者东 

  在我印象里,延军先生是那种理直气壮、精力充沛的书法家,勇于沉潜而耐于寂寞。他对于章草、今草和狂草均有涉猎与研究,制衡与理性与感性之间,驾驭在理论咂摸与现实体验之上。而最后,他终于醉心于狂草当中,使其放浪不羁的性情、深邃细微的智慧与勤学苦练中的思辨紧密结合,融会贯通,从量的积累到达质的飞跃。

  ——文艺评论家 董喜阳 

集评
以笔墨舞动生活 用生活创新艺术
拙诚师古见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