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神笔”进村减贫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1月24日   第 02 版)

  入冬的黄土高原寒风渐紧,树叶凋零给乡村又增添了几分萧瑟。但在村民王国栋看来,这种西北况味,却是外地美术家难觅的美景,在他们的画笔渲染下,自己的致富路子被越描越宽。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贺家川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模样。正午时分,沟壑纵横的荒山里,冒出几缕炊烟,农民悠悠地牵牛回到庄子,场院高高堆起的麦草,在日照下泛着金黄。

  在这块恬静的土地上,贫瘠由来已久。贺家川村有600多口人,2014年贫困面超过40%。

  活了62岁,王国栋头一次发现,裸露的黄土地、破败的土坯房、几亩蔬菜的小院儿,还有自己这张干瘪黑瘦的脸,能引来众多的画家花足功夫细细描摹。

  今年夏天,王国栋家作为村里“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扶贫写生创作基地”,迎来第一拨美术家的光顾。画家们白天搞创作,晚上吃住都在王国栋家。“院子里种着茄子、辣子、青菜,画家想吃点啥就摘点啥炒上。晚上,拿出统一购买的床上四件套,让人家干净睡个觉。”王国栋说,6天下来,他挣了1200元,“这比种地划算多了”。

  马河镇镇长许贵祥介绍,马河镇借助当地西北风格浓郁的自然人文环境,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等机构合作,打造写生创作基地,全村通过借助艺术家手中的“神笔”,为群众脱贫描绘出一条特殊致富路。

  村民告诉记者,画家来写生免不了消费,每人每天包吃包住100元。分散接待模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脱贫户年均净收入3000元以上。如今,全村贫困面不到14%。

  画笔创富在贺家川村激起了一波涟漪。写生基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不仅让村民们腰包鼓了,也让农村老旧的人居环境和面貌变了样。

  为了吸引更多艺术家的目光,贺家川村的干部经过商议,组织群众集中收集废弃椽檩、砖瓦,在主街道两旁修筑道路护栏和围墙,同时努力提高画家们的住宿条件。一番美化后,乡村风情被保留,过去的脏乱差消失,村庄的“颜值”上来了。

  如今,行走在贺家川村,只见泥巴糊起的蜂巢、旧瓦砌起的围栏和北方传统民居相映成趣。走进集中接待服务中心,标准床位、热水淋浴、水冲式厕所等一应俱全。除了集中接待点外,像王国栋这样的分散接待户有30户,家家床铺干净整洁,还有统一的农家饭菜谱。

  “在村上呆一段时间,就能发现群众的变化。他们着装变得更整洁,小孩子也主动向人问好。”曾来贺家川村采风的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马刚说,写生基地建设这一文化扶贫路子,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还能提升农民的审美水平,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对王国栋来说,生活中最有意思的是除了挣了钱,还在于自己一把年纪竟当起了模特。他说,坐在凳子上2小时,真是个考验,还好结果让人满意。“画得像得很,又和镜子里照出来不一样,不是光滑的,说是叫油画。”

  (新华社兰州11月23日电  记者梁军)

欧洲科技成果来华寻合作
人工智能,中国加速前进
南部海区演练应急救援
雄安环保规划编制完成
“光影上海”绚丽夺目
高校毕业生成长计划发布
数字经济峰会聚焦新产业
上海造血干细胞可跨国转运
南京口岸开展“国门销禁”
“神笔”进村减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