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凡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近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成就显著。统计显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国职业教育机构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各行业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统计显示,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比例超过35%相比,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5%。同时,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理想,也加剧了相关人才缺口问题。
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高职院校为何难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高职教育内容、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一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失调,模块化的实训实习基地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专业建设缺乏前瞻性,导致学生所学跟不上市场发展需要。其次是就业准入制度未严格实施。中国本世纪初就发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对整个工种实行就业准入,但在一些地区,就业准入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
职业教育法提出,要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高职教育院校作为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应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积极创新办学模式,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为此,高职院校首先应把培育“大国工匠”作为主要目标。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鼓励发明创造,又鼓励把好创意变成高质量产品。高职院校应加大模块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力度,通过聘请高水平技能大师亲自教学、把教室建在车间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过硬的技术技能。只有逐渐形成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遍布中国各类型、各领域的企业,深入每一个制造环节和每一道工序,使大中小企业都能生产出精细化产品,中国高职院校的形象才能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出路才能越来越宽。
其次要加强和完善职业指导与就业咨询制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职业指导是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升学和就业,达到自我锻炼、自我设计、自我推销,把握机遇,才能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期望的目标迈进。
当然,政府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控。据预测,中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能为社会新增80万至10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人才缺乏如今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等,促进各种类型的技术人才就业。
今年10月中旬,中国上海获得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权。如今,全社会开始注重技能工作、认同技能成才、投身技能报国,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日益浓郁。以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高职教育院校必须抢抓机遇,树立品牌,才能在新时代为中国制造迈上中高端水平、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