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书法之理源于自然之美

——对书法创作的一点思考

李 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31日   第 11 版)

  刘炳森

  刘艺(原中国书协副主席)

  东汉蔡邕云:“书肇于自然”,道破了书法的本源,它从自然造化演变中汲取精华。汉字是由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汉字书法家是在对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不断认识实践的基础上思维抽象化的结果,进而成为书法艺术。这其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书法大师,如李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董其昌、于右任……他们将书法推至一个又一个书法艺术的巅峰。

  书法艺术实践与理论的涵濡广大,论述冗繁,学习认识掌握书法艺术不是件易事。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书法艺术的规律,识其原理,求达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是书法的原理呢?书法之理是书法家自觉熟练运用和自然演变的规律及揭示自然美的过程,书法结体构成被固定下来已经成熟,再行突破,为所不易。然书法艺术的章法,却不受古之约束,像于右任草书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成为书法发展的丰碑。书法规律是如何使书者在遵循自然演化法则的基础上,驾驭笔墨,去法由缰,少走弯路,准确的把握和展示自然美的途径。

  有志于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书者,在历经临池、摹绘、对临、背临,乃至真、草、隶、篆等的认真学习和大量实践研究后,几十年沉淀得书法精进至脱法,即将实现书写心性、挥洒瀚墨,成就作品阶段,这是书法艺术上升阶段重要的瓶颈。突破这个瓶颈非常不易。

  我9岁开始习书,在漫长的书法研习的道路上,逐步完成了用笔、解体、气韵等环节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但每经沉心细品,作品少精神,缺气象,为此苦恼了很久。一日,在好友石原的推荐下,翻阅清朝人江慎修《河洛精蕴》中关于地盘与天盘对应演变的东南西北运行规律,悟得自然之道,随之用于书法。

  书法从自然中来,毋庸置疑,书法艺术的形成也必然遵行着自然法则。于是我将古人名帖逐一翻阅,王珣《伯远帖》、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怀素《苦笋帖》《自叙帖》、苏轼《寒食帖》等,认真研读,逐字揣摩,从用笔,施墨,布白,乃至章法等,揣摩名帖无不烙印着自然美而集大成。名帖不仅气韵相通,而且妙趣横生,气象万千,见道如破石,使我顿开茅塞。

  东晋卫夫人云:“书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正,前后齐平,便不是书”。因此章法应力求生动和变化,但变化不应是无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书法作品的“东南西北”方向,恰似起笔于左上角,收笔于右下角,这可视为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另外一条气运线。汉字结构的第一笔画,起于汉字结构的左上角,最后一个笔画的完成在汉字结构的右下角,既使上下结构的汉字,起笔的方向也要像左上角倾斜,方可符合传统意识的认同。一般习惯将书法作品的上方称为天,亦是南,下方称为地,亦是北。左边代表东,右边代表西,所以书家将汉字结构和作品的左上角称为“东南”,右下角称为“西北”。书法艺术的创作过程也是遵循这个规律。

  书法创作传统习惯是由上而下,由右向左排列书写(本文未考虑其他排列的形式)。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业已知道,是章法竖向气韵与“东南西北”气运相互作用和谐统一而构成的。

  那么论述一下书法行气或说竖向气韵的作用。什么是书法的行气呢?行气是指由上而下,一气呵成,将一行汉字中的每个字,都使其气韵相通,上下呼应自如,左右顾盼自然的一种气象,它是书法线条运动的结果。它所起的作用是主体反映章法竖向的自然美,有如瀑布,由上直泻而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给人以淋漓痛快的感受;也有跌宕徐徐而下,给人以跳动欢快的感受。像篆书、行书、行草等较能反映出行气的作用。总之,书法行气竖向的特点是直观的、阳刚的,生动的表达书法作品的节奏美和流动感。它是书法艺术创作的基石,也是书者书法创作的基本功。

  书法创作要使作品呈现出万千气象,还需正确的认识和使用“东南西北”所构成的这条气运线,用于章法上造其形、丰其貌、秀其体,方可展现书者的个性气质和特征,这也是本文着重讨论的要点。

  正如《河洛精蕴》中所言起于“东南”,落于“西北”,这与汉字书写的顺序相吻合,毫不例外,书法艺术本源于自然,故被其约束也是为必然。这就要求书者,从鸿蒙初辟的第一个字开始至作品完成,不仅使章法的竖向气韵得到满足,同时也要满足“东南西北”气运横生的要求。即一个汉字的气门在“东南”,“瀚不虚动,下笔有由”。要使气运由“东南”而入至达“西北”止。务须在完成书写汉字结构时,哪些笔画该相交、相搭、相切、相离、相背、相望等。要求笔笔到位,不能含糊。整幅书法作品的章法的气运亦是如此,好比以单字为笔画,构架通篇章法,气运由“东南”入,至达“西北”止。古人云:“疏能跑马,密不透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心在字里行间游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使书法作品横空出世,气运八方。

  王羲之云:“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东南”即揭示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视角,它在书法作品的左上角。书法创作的目的是书者以笔墨为具,用最为抽象的形式语言,表达宇宙运行阴阳变化的规律。一件优美的书法作品,就像是言外有意,象外由旨。通俗的说,书入画境。然而,作画可以自由的预设视角,绝书法不能宜似。

  《河洛精蕴》中所言“西北”,它的意义可以引导书者在创作中正确的运用行气和气运之理,使书者因文理而生情,情注于笔墨,笔墨映文理节节而出,使作品的节奏和气韵洋洋洒洒,佳作成矣。“东南西北”还揭示了书法创作过程中的至上精髓,显示了章法布局应有的错落有致。书者在书法创作中,自觉的运用“东南西北”演化成像的规律,必将打破呆板、毫无生气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终将使书者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活力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之路。使书者内心的思想情感与书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就书法艺术的大气象。“西北”是气运之止的地方,是花开成果之处。所以,当书写汉字的最后一笔时,一定要气沉心闲,笔意到位,不可潦草书写而就。

  以上着重论述了“东南西北”对章法创作形成的影响和作用,作品的气运由“东南”而入止于“西北”,进而阐述了章法的视角在“东南”,再而论述了章法的布局应错落有秩;还论述了“西北”成化收藏之地,对于书法创作气运节奏的指导意义。这些书法之理告知书者,不仅要学习运用好章法竖向气运形成的规律,也要更好的学习运用横向气运通达、气象万千的创作技巧。

  书法章法的气韵与气运是相互作用的,是一个有机和谐的系统。从这一意义出发,要求书者在创作时必须坚固两个方向的创作技巧,其一是竖向行气的形成,二是“东南西北”气运的形成。即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书者每书写一个字,须接受它的上面和相邻字影响和制约,阐明了在书写完成一个字之后,后续所有要书写的字,在章法创作布局中,只有一种最佳的书写表现方式,书者的任务就是找到并把它书写完成,这也是常说的“一字可领篇”内涵的深刻诠释。

  所谓书者书艺精进至瓶颈,可理解是书艺抵达到脱去因常年累月临池所制约的法度,换以“自由”书写书者情怀的节点,这的确是个坎。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只要书者思考和实践“东南西北”在章法中的应用,就可以华丽转身。

  书者自然明白,法明何需常牵挂,已然于胸,刻于笔墨,只要控制、驾驭好笔墨的方向,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必将展现在书者的面前,这是对去法由缰最精旨的解读。书法艺术来源于自然,反过来又为揭示自然美而服务,是书法艺术精进至更高层次的一个过程。

书法之理源于自然之美
书津
书法艺术奥妙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