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十月》杂志社、俄罗斯《十月》杂志社和首都师范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日前在京举行。
2017年,中俄两家《十月》杂志合作,在10月号上推出专辑,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为题,组织两国作家创作多篇小说作品,互译后同时刊出。这些作品均为反映两国首都当代生活的最新小说,“北京故事”包括叶广芩的《豆汁记》、邱华栋的《蒸锅和古琴》、荆永鸣的《出京记》和晓航的《霾永远在我们心中》4部中篇;“莫斯科故事”是一组围绕莫斯科这座城市的风格各异的15个短篇。作家们让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城市的演变进程相互交织,将两座城市当下的生活现实与其丰厚的历史积淀融为一体,对城与人、城与国家、城与民族历史的相互关系进行文学叙事。
评论家孟繁华认为,俄罗斯作家的小说和我们作家的作品非常不同,不仅是城市生活不同,而且在对城市认识、对城市文化理解特别是在书写方式上有所不同。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的文学互相之间可以照亮,比如俄罗斯作家让我们看到他们关于短篇小说另外一个写法,他们同样看到中国作家对北京书写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和他们相对简单方式构成鲜明的比照,这种比照有文化差异性,同时也是我们互相发现的过程。
俄罗斯《十月》杂志主编伊琳娜·巴尔梅托娃表示,从《十月》杂志看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有很多相似的部分,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对于研究中俄文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推动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中俄文学的研究。她谈到,这4位中国作家写出非常出色的中篇小说,比如叶广芩的《豆汁记》在京剧背景下,写一个女性悲剧性爱情故事,自己非常喜欢。
(晓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