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党代表心声)

吴协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23日   第 08 版)

  对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我的感受非常深。报告通篇说了我们老百姓最想听到的话、最想知道的事、最想了解的未来的中国。集中到一点就是:跟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我们农民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党和国家会一天比一天强大。

  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三农”方面的论述,相信广大农民都感到极大的安心。无论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还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不论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还是“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些好政策,都给了我们基层干部充分的信心、极大的鼓舞。

  过去的5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各个方面干出了前所未有、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3亿中国人中,有9亿农民。在党的引领下,我们中国农民口袋“鼓”了起来,腰杆“挺”了起来,尊严“立”了起来,幸福“多”了起来。对于这一点,华西村的老百姓感受最深。

  比如,今天的华西人依托“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的产业转型,已经遍及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全国多个地方;今天的华西人正好赶上“一带一路”建设甚至去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华西村,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建设,通过编写“华西的天是共产党的天,华西的地是社会主义的地”为主旋律的《华西村歌》等,以好家训培育好家风,用好家风带动好村风。

  这些年,华西村也一直坚持和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仅2013—2016年,我们在冶金上的技改就投入了11.6亿元,实现了环保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我们建立了高品质稻米种植基地,选派7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大学生农民,发扬工匠精神种植1000亩生态有机大米。他们改良了土壤,使相关标准全部优于国家标准,使华西村真正成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地方。未来,我们还要把精品农业做强做精,通过产业示范、模式输出等,把经验复制到全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中国强。温饱的生活是踏实的、富裕的生活是安康的、文明的生活是幸福的。过去5年,华西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健康体检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通过送知识、送健康,让村民“精神比物质更丰富,脑袋比口袋更富有”。华西“双送”也不仅仅局限在本村,自2006年以来,华西与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市开展互学交流,通过开设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少数民族“村官”等培训班,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40多万人次。华西村现在每年对外帮扶的资金达1亿多元。未来,我们还将通过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等,带动更多人富起来。

  (作者为十九大代表、中共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

  (本报记者  申孟哲整理)

教育改革:托举美好明天(十九大时光)
影像志
创业潮驱动新时代经济(红色秋声)
海晏河清 国泰民安(微论衡)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党代表心声)
为美丽中国交上“安康答卷”(党代表心声)
责编:刘 菲 张保淑 邮箱:beijing2008@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