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0月01日 星期日

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在台落幕——

两岸歌者唱出爱和艺术

本报记者 陈晓星 孙立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10月01日   第 04 版)

  台东大学音乐系合唱团在演唱。
  本报记者 陈晓星摄

  9月30日,在台湾新竹县举办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颁奖音乐会颠覆了人们对合唱的印象:没有歌词的人声形成情绪气流,将指挥拉近又推远;大提琴手坐在舞台中央,与合唱队弦声应和;口语化的“今天我爸叫我回家”入歌,将艺术与日常融合;《哭泣的草原》里人生模拟风声草摆……这些冲击着观众的想像力、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已经超越了友谊式的交流,变为高端的探索与碰撞。现代、多元、艺术,是记者对本届合唱节的感受。

  合唱可以如此美丽

  朝鲜长裙、卑南头饰、泰雅布衣、陕北偏襟……23支参赛队用服饰彰显自己的个性,也呈现了缤纷的服装文化。高歌者中有天真幼童,也有白发长者,有长发少女,也有挺拔青年。各支参赛队的合唱队员有教师、学生、工人、主妇,他们在同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与自信。

  延边音乐家协会合唱团的赵女士已是花甲之年。她告诉记者:“我第一届就参加了,是在福州;这是第10届,我又来了,在台湾。我们团里参加过第一届的只有4位。”自2008年10月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州市委和市政府主办“放歌海西”中国福州首届海峡两岸合唱节以来,合唱节每年在福州和台湾轮流举办。合唱节的发起和策划人、台湾音乐人郭孟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回首10年,酸甜苦辣,但两岸合唱节办了10年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海峡两岸因为我们的歌声而缩短彼此的距离,这是特别成功的地方。

  十年我们一起进步

  郭孟雍说:“如果您问我今年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所有的团队全都进步了。”

  中国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本届大赛评委会主任韩新安在闭幕音乐会上也鼓励了所有的参赛队:“两岸合唱艺术家们和团队互学互鉴,合作包容,确实在演唱水准上有很大提高,特别是通过相互学习和互补,我们的作品风格和题材越来越多样,现代的、经典的、原生态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都有,演唱方式互相借鉴和学习,促进了两岸在合唱艺术上面的发展。”

  今天的颁奖合唱音乐会上,延边音乐家协会合唱团演唱的是朝鲜语的《桔梗之花》,南投武界童韵合唱团唱的是布农语的《拍手歌》,两马合唱团小朋友唱的是美国民谣《噢苏珊娜》,各种语言、曲风令舞台多姿多彩。

  往届合唱节金奖得主、河南省教师合唱团也应邀演出。他们艺高人胆大,两首曲子展示不同风格,《驼铃》展示唱功,清晰的声部和严谨的合声诠释合唱的魅力;《甜蜜蜜》展示音乐的活泼和亲和力,有观众情不自禁跟着哼唱。无论是《再别康桥》还是《泰雅之歌》,同台竞技毫不违和,都展示了合唱艺术的美好,都应合了舞台上方的大字:为了爱,为了艺术。

  爱让我们走过来

  本届合唱节有千余人参与,获得第10届海峡两岸合唱节金奖的是台东大学音乐系合唱团、青岛音乐家协会合唱团、郑州大学合唱团、福州教师合唱团、福州文化艺术男声合唱团、新竹县泰雅之声合唱团。获得银奖的是泉州师范学院女声合唱团、北京月光合唱艺术团、南京工人合唱团、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大自然合唱团。获得铜奖的是吉林通化师范学院山莺合唱团、延边音乐家协会合唱团、厦门新圩嫂合唱团、龙潭美声合唱团、芦音合唱团。

  宣布奖项时报出的每一个团名,都会赢来掌声和尖叫,有时甚至压过了主持人的声音。音乐会的最高潮是临近尾声时,中国音协爱乐男声合唱团的压轴合唱,《满江红》雄浑悲壮,《天路》飘渺悠远。当终场曲响起时,有的观众拥向舞台,有的起立和舞台上的合唱队员合唱:当我们睁开眼睛,寻找我们熟悉的心情,原来他一直都在,从来都不曾离开,是爱把希望打开,让我们真情相待,手牵着手永不分开……全场大合唱的歌声中,传出了这样的心声:少一点纠纷,多一点掌声。海峡两岸的交流必须要持续,这是我们通过曼妙的歌声表达的心曲……

  (本报台北9月30日电) 

港澳喜为祖国庆生
澳门中华总商会举行酒会
香港再获评最自由经济体
两岸合办达利真迹展
两岸歌者唱出爱和艺术
西藏唐卡走进台湾高校
香港推动银行业智慧化
责编:王 平 汪灵犀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