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湖,一片过去与现在奇妙交融的美丽山水。31年前,矗立群山峡谷间雄伟壮观的东江大坝关闸蓄水,滔滔奔涌的东江水汇成160平方公里碧波荡漾、气象万千的东江湖。6万移民放下手中代代相传的耕犁锄把,或外迁,把阡陌纵横、稻花飘香、鸡犬相闻的家园故土变成永恒的乡愁记忆。
31年后,凭借祖辈传承的勤劳智慧和青山绿水,移民们唱山歌,走水路,成就了“鱼、果、茶”三大产品,让“游东江湖,吃东江鱼、尝东江果、品东江茶”成为各地游客的最爱。
经过东江湖水的滋养,每年有近4万吨肥美的东江鱼源源出水;数公里外的码头上,一辆辆水产货运车正赶着连夜将鲜鱼销往全国各地。
“东江湖鱼王”樊传洪,资兴最早的网箱养殖户。这个土生土长的移民二代,商业嗅觉敏锐,多次参加政府举办的水产养殖培训后,依托东江湖一流的水质开展网箱养殖,不断尝试引进养殖名贵鱼种,到2010年,成为了东江湖上年收入过百万的养殖大户。
81.2亿立方蓄水量的东江湖,是湖南省水质最好的战略水源地。经过多年的保护、引进和繁育,东江湖拥有了包括翘嘴红鲌、虹鳟鱼、鲟鱼、银鱼等名贵鱼种在内的鱼类资源78种。优良的品质让东江鱼成为跃上美国、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餐桌的美食,也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和渔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资兴市鲜活鱼产量1.71万吨,产值近2亿元;加工鱼制品近3000吨,产值近1.5亿元。
夏天的余热未褪,东江湖畔清江镇的标准化柑橘基地里已是硕果累累,柑橘的清香弥漫果园,第一批特早熟蜜橘开始上市。
东江湖关闸蓄水后,良田美池、屋舍宗祠尽成水下世界。后靠的东江移民把目光转向东江湖周边的170多万亩山地,除去80%的生态公益林地,可供开发的荒地并不多。筹建果蔬研究所,开荒、引种、育苗,培训、栽种、精心管护,到2017年,资兴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6.95万亩,其中柑橘的种植面积超过50%,年产柑橘13万吨,产值5亿多元。
东江湖独特的小气候和领先其他地区的果树栽培技术造就了东江湖蜜橘优良的品质。1990年,东江湖蜜橘成为北京亚运会的指定产品;21世纪初开始畅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2015年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除此之外,东江梨、东江湖小水果也声名鹊起,成为资兴实现农产品多样化、品牌化的生力军。
好产品带来好效益。从2015年开始,以东江湖蜜橘为支柱产业的清江镇1.8万居民,人均存款量超过3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蜜橘之乡。
东江湖宜渔宜果,独特的气候更适宜茶叶生长。相传东江湖畔的汤溪镇是炎帝最早发现茶叶的地方。炎帝在汤溪采药误食毒草,得茶解毒,遂有千年茶饮问世。炎帝忠犬所化狗脑山为茶山之祖,“狗脑茶”早在宋代就是贡品,饮誉江南。
唐社善一边泡茶,一边指着墙上“东江名寨”横幅说,“这是袁隆平院士为我们合作社题写的茶名。”
年近60岁的唐社善是6万东江移民不断转型发展的缩影。曾经以种田为生的他也经历了家园田产被淹后的彷徨,随后开始从事钨矿采选近20年。为了保护东江湖,他关闭了矿山、选厂,联合100多户茶农成立了东江名寨茶叶专业合作社,把夏、秋茶叶开发成红茶产品,并先后荣获中国中部农博会金奖和湖南农博会金奖。
20多年的推广发展过程中,资兴成立了果茶研究所,不断优化种茶、采茶、制茶工艺。除传统的绿茶外,还先后推出红茶、青茶等新品种。截至2017年,资兴已有茶叶种植面积8.55万亩,年产各类干茶3000多吨,产值6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