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9月21日 星期四

务实的对接

董可馨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21日   第 09 版)

  在各地方市区展位中,郑州市展位前人最多。图为海归聚在桌前询问相关信息。

  在对接会开幕式上,海归认真聆听同学会领导和河南各地方负责同志发言。

  对接会不止为海归与地方之间搭建了合作的平台,也为海归之间提供了彼此认识的良好契机。图为两位海归在交流。

  9月13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六届年会暨海归创新创业郑州峰会开幕。第二天下午,又举办了“留学人才科技项目对接会”。于是,一次讨论交流,发展成了一个多向的“对接”。

  

  河南当地的工作人员介绍情况时,语气中显露出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说起河南的情况,谦逊低调,但展现的后劲和信心十足。“我们是穷省办大教育——高考人数多,但人均资金很少。尽管如此,我们的学校对高层次人才依然求贤若渴。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学校大力支持人才引进,资金高度倾斜,而且相关的人才政策齐全,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河南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魏春吉说。

  对接会的开幕式很简单,然后直接切入主题。河南省各地代表纷纷发言,呼吁海归来“开辟创业热土”,如洛阳市就将人才引进计划以幻灯片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随后,人们走向展位,真正的对接交流开始。

  展位多,常常意味着竞争激烈。

  高校展位前驻足人数最多,气氛也最热烈。负责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人员现场搬出了“榜样”:说着说着,他回头指向去年河南大学引进的“青年千人计划”专家赵勇。赵勇走上台接过话头:“我之前在日本东京大学,因为机缘巧合来到了河南大学工作。来之后我发现这边平台确实不错,在科研、生活等方面,学校对我们的支持力度都很大。”

  在另一展位,商丘市的工作人员也在忙碌着。面对前来索要当地人才政策小册子的询问者,商丘市人才办主任李成友只好摊摊手,“没喽!这次材料带少了,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

  李成友参加此次对接会有两个目的:一是瞄准海归人才的技术,二是让海归人才带着项目、资金来商丘创业。“我们有很多的优惠政策,特别希望制造装备、医药、超音材料等领域的人才来工作。”

  李成友在介绍的同时,还挪步将身后的宣传板展示出来。他对笔者说:“我们为高层次创业人才提供千万元的启动资金。而且在商丘已经有海归成功创业的例子。比如,我们前年引进的一个医药行业留美博士,他带来了自己的项目、团队和科研成果,我们为他提供了留创园作为创业平台。如今他的创业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他身后的同事李飞岐笑着补充说:“我们真的很希望海归们能来我们市创业、工作、生活。”

  如今,各地的对接会已经越来越常见,场面越来越大,参会者越来越多,表明了人才供需双方需求的旺盛。海归人才与地方相互需要,相互补充,“对接”则完成了二者间的初步匹配。

  可别小瞧这个“初步”,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双方面对面地交流沟通。许多现在已经成功创业的海归在回忆起当年创业迈出的第一步时,都会想到那次意想不到的“对接”。

搭建平台 重在务实(创事记)
务实的对接
企业文化如何影响海归就业选择
从学者转变为创业者 海归是这么做的
责编:齐 欣 邮箱:l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