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关权威部门对全国城市竞争力进行排名,深圳又一次名列第一。从城市创新能力的国际比较看,深圳已经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创新型城市。根据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深圳累计获得169347件专利合作协定(PCT)专利。在全球创新能力活跃的城市当中,深圳领先美国硅谷、韩国首尔、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
从驱动创新的动力看,深圳的创新驱动力主要来自企业。在深圳,企业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主体: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来源于企业。企业主动追求创新并且在创新上有所突破,从企业内部理顺了创新投入与创新应用转化之间的关系,功能化、机制化地解决了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问题,显示了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企业与市场的活力。
从创新与发展的关联度看,深圳的创新与发展紧密关联。以华为、中兴通讯等拥有大量创新成果的企业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深圳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深圳创新能力增长最快的产业如新材料、生物医药、无人机、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成为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
深圳已经走向创新与发展之间的路径依赖与良性循环,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全球“跟跑”到全球“领跑”的角色转变。学术界曾有观点认为,中国只能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即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种西方主导的理论话语权,需要重新加以改写。深圳的创新经验表明,假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人员在智力上不存在比较优势的差距,其他诸如资本投入、技术人员数量、研发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育培养等差距可以通过增加供给来弥补的话,那么就不应该存在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的产业与创新障碍。
既然存在竞争规则和优胜劣汰,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以市场规模、资源动员、学习效应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实现跨越式创新,进而实现产业与经济赶超,从而建立起对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而并不必亦步亦趋地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自己,把自己教条地置于全球竞争的“劣势”位置。
但深圳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在国内外城市竞争的轨道上,深圳要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城市,还应该弥补作为一个年轻城市的种种不足,在追求新跨界、实现新精致和树立新权威方面持续努力,并不断开发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