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30日 星期三

探访茶乡羊楼洞

李笙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30日   第 12 版)

  古镇一瞥
  颜小哚摄

  “万嶂入羊楼,双溪绕凤丘。天开珠洞晓,月旁石潭秋。翠入梧桐秀,香来蕙若幽。登临长一啸,月夕紫烟浮。”在明代诗人廖道南的笔下,鄂南古镇羊楼洞别具风情。

  作为著名的茶乡,羊楼洞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我慕名前来探访羊楼洞老街,感受老镇那经年不散的馥郁茶香。

  羊楼洞为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距城区26公里,为湘鄂交界要冲之地。这里四面环山,土壤系层砂质,水源清澈甘醇,环境清幽,气候宜人,特别适合茶叶种植,被称为“中国砖茶之乡”。据史料记载,距今2000多年前,这里就有茶叶种植,唐代时则“唯以植茶为业”。宋代以降,羊楼洞茶叶出口激增,远销异域。到了明清时期,羊楼洞茶业蓬勃发展,晋、粤茶商在这里设厂制茶,一时间茶庄林立,茶业兴旺。清末以后,随着俄、德、日等国商人竞相在羊楼洞开设茶厂,制作砖茶,产品远销海外,赤壁茶业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茶叶品牌。

  羊楼洞古街位于盛产赤壁名茶“松峰茶”的松峰山下,始建于明代,至今保存完好。漫步老街,映入眼帘的是狭长的街道,格局为“河——建筑——街道——建筑”的线性空间模式,古民居皆临靠松峰港顺水而建。整个古街道划分为3段:庙场街段、复兴街前段和复兴街后段;宽约4至6米,长1000余米,街面全部以硬质青石板铺设。走在平坦的板道上,游走于连片的古建之中,想到数百年前,这里茶庄店铺林立,商旅往来熙攘,如今满目都是岁月的沧桑。

  羊楼洞石板街现保存有明清民居建筑150余幢,住宅形式为封闭的四合院式天井院,以斗转封火墙围合成院落。多进厅最为多见,亦有纵向数进和横向护厝相结合的大型合院。街上的建筑群有着明清以来的“历史味道”,其独特的人居环境、浓厚的历史积淀,对研究古建筑、民俗风情有极大的价值,是研究湖北历史文脉和传承地方特色不可多得的“实物标本”。

  由于交通不便,自唐代至清代,羊楼洞生产的茶叶主要靠人工陆路运输。从羊楼洞启程,茶工用独轮车(又称“鸡公车”)将茶叶运到赤壁新店古镇,下河装船运往汉口,再从汉口中转起运,翻山越岭,过江涉湖,终点是遥远的俄罗斯。这一重要的运输线路经过岁月的洗礼,形成一条辙迹与历史一般幽深的茶马古道,诉说着万里茶路的辉煌旧事。

  走在古老的羊楼洞石板道上,我仿佛看到一群赤膊的汉子,推着载满茶叶的独轮车,汗流浃背地穿行在烈日之下,或披蓑戴笠地蹒跚于冬日的寒风冰雪之中。我的心仿佛也跟随那一串串“吱吱嘎嘎”的车轴声渐行渐远,行走在漫漫茶道,穿行在岁月深处。

  随着羊楼洞新镇区的建设,很多老街人都搬离了这里。因为文物古迹保护措施的出台,这些古民居没有被拆毁,成为一段历史的见证。

  漫步老街,我发现也有一些留守在老街的居民,过着平静闲适的生活。若在春天造访,元宵节的红灯笼还会挂在临街的屋檐下面,过年的气息依旧弥漫在古老的长街。

  我走进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房子时,好客的主人斟上一杯浓浓的热茶,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房屋中所有上了年代的物件:明代雕花的天窗,屋角清代的石臼,屋顶明代民窑烧制的小布瓦,厢房里堆满杂草的鸡公车,数代人传下来的油漆已斑驳的八仙桌,朝街的那个曾经经营茶叶生意的木柜台,祖辈采茶制茶的还未朽烂的简陋工具……茶马老街还依旧,旧闻轶事有茶香。

  “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离开羊楼洞老街时,正好夕阳西下,迎着拂过长街的晚风,远眺松峰山漫山碧绿的茶园,我忍不住浅吟起这首浸透了岁月茶香的古诗。在青石板上独轮车碾压出来的深深辙迹里,岁月的厚重让人感慨不已。

腾格里沙漠奇遇记
探访茶乡羊楼洞
漂流杨家溪(人在旅途)
责编:高 炳 刘发为 邮箱:rmrblyt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