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到单位之间,“镶嵌”着一所不大的学校。每天早晨,总能听到朗朗书声。羡慕的同时,我默默对自己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管工作多繁忙,琐事多烦神,一定不能丢掉读书这个好习惯。于是,“碎读”成了我吮吸知识雨露的方式。
清晨,妻子熬好一锅黏稠细腻、清香扑鼻的小米粥,盛到碗里滚烫。等待热粥冷却的当儿,我正好见缝插针地读几页书。在青花瓷碗上方袅袅升腾的温香雾霭里,用戴望舒的诗句滋润心灵,以梁实秋的小品沁泽肺腑……看似不起眼的几分钟,积攒起来却十分可观。
几年下来,一套近20本的中国现代文丛,硬是在不知不觉中,从星星点点的萤光,汇聚成一条美丽的银河。
子夜,经历了一天的奔波,结束了一晚的笔耕,拖着疲惫洗漱完毕,刚想把自己扔进梦乡,突然看到静卧枕边的几本书,犹如一叶叶小舟停泊在港湾里,又似一只只小鸟栖落在绿巢。于是,捻亮壁灯,舒倚床头,随意抽出一本书翻开,让橘黄色的光幔变成一柄油纸伞,呵护我在唐诗的阡陌上漫步、在宋词的月华下流连、在元曲的韵律里倘佯、在明清小说的传奇中沉醉……倘若有沥沥细雨、霏霏雪片、习习微风、喁喁雁鸣轻叩窗棂,那份静谧、空灵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短短半小时倏忽而过,我带着不忍释卷的心绪揿灭灯盏,梦里梦外,全是淡淡的书香。
在排队、候车、候机时碎读是最划算的事情。面对无奈而枯燥的时光,与其在漫长的等待和无边的焦虑中煎熬,与其用牢骚与抱怨编织心灵的皱纹,倒不如用阅读使“垃圾时间”被废为宝。
那年参观上海世博会,面对巨龙一样长、蜗牛一样慢的队列,不少人心烦难耐,我却从包里掏出书,在队伍中优哉游哉地读起来。沐浴在幽幽书香里,喧嚣的声浪、澎湃的人潮、无聊的心绪似乎都不存在了,脑海里只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名著的娓娓诉说,只有泰戈尔深邃而清澈的目光,只有摇曳在春秋风雨中的苍苍蒹葭……在世博园里,我实现了“双赢”——不仅饱览了世博风情,而且享用了经典名著。
碎读,似一尖求知的喙,将我散落在地上的光阴一粒粒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