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关于中国“绿卡”的新闻很多。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江西……全国各地纷纷发出首批改版后的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这些成功的申领者来自全球各地,背景各不相同,却几乎有着同样的中国情结和欣喜之情。新闻背后的共同线索,则是中国“绿卡”正逐渐打破“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的陈旧印象,离各国的优秀人才更近一些。
的确,中国“绿卡”曾经以“难”著称。据联合国统计,从1990年到2015年,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口从37万人增至97万人,而他们中只有不到1万人有中国绿卡。相比之下,美国一年却能发出100万左右的绿卡。门槛高,审批时间长,这让真正能够享受中国“绿卡”便利的外国人少之又少。与此相对的,则是外国人在华或归国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六难”:优惠政策享受难、落户就学办理难、开户融资难、知识产权应用难、政策限制放开难、文化理念融合难。
当然,随着以“千人计划”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人才计划的实施,中国在人才引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上海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等系列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人才依旧有着极大渴求。另一方面,不论是海外留学人员、华侨华人还是地道的外国人,都对中国发展的巨大机遇有认同、有热情、有参与意愿。这就要求国家在人才引进方面视野更开阔一些,力度更大一些,动作更快一些,举措更可行一些。
所幸,一系列积极信号已经出现。从2015年9月至今,系列新规不断,地方的各类创新型举措更是发挥地方吸引人才之所长。最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更是被视作中国近年来在这一领域的一大突破。近来许多在中国居住已久,有着浓厚中国感情的华人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功领卡的,且“绿卡”能够发挥的功能也已经远胜从前。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中国自古就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国历史,许多成功领导者都在用人的眼界、胸怀、魄力与气度上高人一筹。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正如李克强总理会见2016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时所强调的,“中国政府将继续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中国人才引进的大门将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