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12日 星期六

两位海归的育儿经

张亚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12日   第 10 版)

  来源:红动中国

  米莱(后右一)只要有时间,就会带孩子们去不同的地方“长见识”。她认为,旅行是除阅读之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李轶(左一)和丈夫带孩子参观哈佛大学,近距离感受名校氛围。

  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国家长开始对实施多年的基础教育进行反思,而海归由于受中西文化的浸润,他们的育儿经在国内家长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培养健康人格 

  正视学习成绩

  李轶曾就读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归国后在一所大学任教。谈及对11岁孩子尧尧的教育,她的语调颇为愉悦:“作为父母,我们跟其他家庭一样也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们更注重孩子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学习成绩只是一种呈现形式,孩子的人格和品质教育更重要。当看到别人被贴上‘成绩不好,将来肯定是失败者’的标签时,我会告诉孩子,成绩只能用来鞭策自己,而不能用来嘲笑别人;与人交往,要看重对方的为人好坏而非某一个标签。”现在,尧尧正在看诸子百家,其中他特别喜欢老子。李轶“非功利”的家庭教育观与老子“无为”的思想颇多相同。受家庭影响,尧尧读书更注重基本功而不是比赛获奖。

  米莱(化名)曾在美国留学,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孩子随米莱归国后在武汉上学。谈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米莱说,她和先生都不太看重学习成绩,反而看重课后特长的选择,也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大女儿对音乐有一定的敏感度,于是米莱就让孩子去学弹钢琴。米莱夫妇还让孩子练习跆拳道来强身健体。“家长不干涉,也是对孩子情商的一种培养。两个孩子在相处中自己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促进孩子情商的发展,也有利于姐妹间亲密关系的建立。”“对于课堂学习,我们鼓励她们认真听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就好。”米莱如是说。

  尊重孩子意愿

  注重引导方式

  孩子长到一定年龄,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小世界、小秘密,有自己的选择。随着世界观的逐渐形成,孩子看待问题时也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作为旁观者而非参与者给孩子适当指引。

  有一天,尧尧问了李轶一个问题:“订婚有什么后果?”这个问题把李轶吓了一跳。通过询问她才知道,原来是尧尧和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两人为了能长时间在一起玩耍而想出的“办法”。李轶没有直接评价观点的正确与否,而是在“肯定”尧尧的眼光之余,给他解释了订婚的法律概念和义务,并开玩笑似地建议尧尧好好学习,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吸引异性朋友。此外,每年暑假李轶都会带孩子去世界各地著名的人文景点进行旅行学习。这样将课本和实际生活结合,孩子知识的学习和人生观的培养得到了更快地提升。

  米莱对孩子如何交朋友,并没有过多干涉。她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择友标准,况且孩子现在年龄尚小,不用顾虑太多其他问题。关于孩子未来是否出国深造的问题,米莱表示,会尊重孩子的想法,毕竟选择也是一种能力。如果他们有兴趣出国,我会支持,因为出国深造也能帮助孩子增长见识。

  适应原生环境

  学会尊重包容

  尧尧与人相处时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和李轶对孩子进行的人际关系教育分不开。她认为:“国内讲究忍让谦虚,国外讲究市民文明,其实这两者是有共同之处的。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平等、相互尊重、健康的友谊关系。比如,孩子在同学家玩,我在接他时会解释说,‘阿姨和家人该休息了,我们不要打扰他们。’久而久之,孩子渐渐学会了在做事时考虑别人。”

  米莱和丈夫特别注重家庭的学习氛围。米莱说:“现在电子产品盛行,对孩子影响非常大。但我们家基本上不依赖任何电子产品,连电视机都不常开。我们家最提倡的就是阅读,所以孩子们最大的兴趣也是阅读。”米莱认为,阅读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一个爱阅读、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孩子,其精神世界以及学习成绩是不会差的。

海归接地气 创业到农田
扎根田野 开辟农业(创事记)
两位海归的育儿经
人才是根本 技术是关键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