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11日 星期五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记

留下乡音 记住乡愁

□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11日   第 09 版)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赴湖南实地调研以女书为代表的江永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情况。
  图为女书传承人现场展示女书书法。

  今年6月,暨南大学詹伯慧教授在“古风之美”方言吟咏雅聚上用客家话吟诵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等。

  第二届“足荣村方言电影节”海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人事变化,乡音如故——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从古至今,拨动了多少离人的心弦。

  作为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语言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纽带;乡音更承载着一个人的乡愁。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文化多元的国家,拥有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和印欧五大语系的130多种语言、10大汉语方言,方言土语难以计数,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乡音里的中国

  “宝贝呀宝贝,妈妈把你放在摇篮车里摇啊摇,宝贝啊宝贝……”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宣传片中,镜头前的老奶奶唱起了满语摇篮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喊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买条鱼来烧烧”——这首传唱甚广的童谣用无锡话吟唱起来,轻轻软软,好似到了江南水乡……

  这些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乡音是文化的标记,是承载着乡愁的文化记忆。在这些动听的乡音里,有人听到的是母亲的呼唤,有人看到的是老屋上的袅袅炊烟。

  但不容忽视的现状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许多语言、方言趋于濒危或面临消亡的危机。数据显示,在我国现存的130多种语言中,有68种语言的使用人口在万人以下,其中有25种语言的使用人口在千人以下。

  以赫哲语为例,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我国使用赫哲语作为母语者约为15人。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宣传片中,赫哲族伊玛堪国家级传承人吴明新表达了自己对赫哲语传承的担忧。

  相关语保专家表示,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语言一旦消亡,以它为依托的思维方式、口传文化、民俗民风都将随之消失。

  语言资源保护进行时

  在此背景下,2015年5月,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开展1500个地点的田野调查,其中少数民族语言300个点,汉语方言900个点,濒危语言方言200个点,语言方言文化100个点。这标志着中国政府从国家层面开展语言资源保护工作。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自启动至今,已完成全国130多种语言中的近百种,占全国语言种类的80%左右;完成总体规划1500个调查点中的1073个,占规划总量的72%,国家已投入资金1.27亿元。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专业团队的努力:全国共有超过2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工程建设,组建的专家团队近500个,参与的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

  此外,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已建成“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和“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两大多媒体语言资源库,持续在线收集和汇聚展示中国语言资源。

  旨在协同并汇聚各方力量推动语保事业发展、被称为“语保大趴”的南山会讲已举办两讲,不仅让语言保护纳入更多人的视野,而且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语保事业。“语保事业的使命是保护传承。保护的目标就是传承,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语保人的南山之路不在象牙塔里,而在社会大众中间,在每一位语言使用者中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如是阐述南山会讲的理念。

  “保护不只是学者的工作”

  今年7月17日,南山会讲“语保世界观”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说“多语言冠军挑战赛”启动仪式上,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被授予“多语言冠军挑战赛推广大使”。作为会讲嘉宾,汪涵代表的是民间语保声音。在语保领域,他被大家更熟知的是主持人之外的身份——“響應”计划发起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顾问。

  南山会讲嘉宾对谈环节,汪涵指出“语言保护不只是学者的工作,而更需要多引擎共同推动”,引起与会嘉宾的共鸣。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表示,要跨越学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鸿沟,去触发社会大众的语言自觉和保护意识,引发社会大众的保护行动,包括通过明星呼吁、网络视频制作、发起社会活动、推出方言文化艺术产品等方式去推动。

  “‘響應’计划开展方言调查、‘全球说’公司开发语言在线学习平台、茂德公集团发起‘足荣村方言电影节’等都是很好的尝试。”曹志耘说。

  曹志耘坦言,目前我国从事语言资源调查保护的专业力量有限,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调查保护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语言资源衰亡和流失的速度,“和时间相比,我们注定是输者”。这不仅是曹志耘的感受,也是很多语保人的共识,但他们仍然选择攀登“语保事业”这座“南山”,理由简单——“只因山在那里”。

  本文图片来源:语宝(yuyanbaohu)

近日在京颁奖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记
汉语班上的“老学生”
忘不掉的故乡音 挥不去的故乡情(梦里乡音)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