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10日 星期四

留学时交的第一个“洋朋友”

赵贝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10日   第 09 版)

  来源:淘图网

  杨濡青(二排左四)的外国朋友很多。图为杨清青所在橄榄球队合影。

  韩冰子珍藏着这张略微模糊的与第一个外国朋友合影的照片。图为韩冰子(右)和伊米莉亚在迪士尼游乐园游玩。

  暑假过后,新学年即将开始,不少留学生已启程或准备启程奔赴海外,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独在异乡,没有了家人的陪伴,离开了老朋友的圈子,建立新的朋友圈就显得格外重要。且看一些“过来人”是如何在留学时交第一个外国朋友的。

  

  相识途径多种多样

  善用身边社交资源

  说起初到国外,和第一个外国朋友相识的情景,每个人都不相同:有的是在课堂上同桌时,有的是在大街上作为陌生人相互帮助时,有的是成为室友后……

  刘博正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他与自己的第一个外国朋友吉米相识于2012年。那时,刘博在安大略省的一所公立高中读高三,住在当地的一个寄宿家庭里。吉米作为西班牙的交换生也住在同一个寄宿家庭。“我们两个都来自加拿大,也都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于是就有了共同语言。再加上我们平时住在同一屋檐下,他的房间就在我隔壁,而且我们每天一起上学、下学,自然而然就成了朋友。”

  史悦在韩国高丽大学留学。她认识的第一个外国朋友是来自日本的友子。“我在读语言班的时候,同学们每周都会更换座位,这样我就有了和不同国家的同学坐在一起学习的经历。有一次,我的同桌换成了友子,在聊天中我发现,我们喜欢同样的食物,也都喜欢买化妆品。这样一来二去就成为了朋友。”

  北美地区的很多大学设有迎新周,旨在让新同学熟悉学校环境,结识其他同学,结识的同学中既包括和自己一样的新生,也包括已入学的老生。学校会安排老生作为志愿者带领新同学参观。刘博说:“在迎新周里,大家见面时一般都会主动介绍自己,这除了能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外,也增加了我们认识新朋友的机会。”

  语言不同不是障碍

  敢于交流不拘小节

  很多留学生会因语言问题而害怕与外国朋友沟通,但有过交友经验的留学生普遍认为,语言不会成为障碍。

  杨濡青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修读电子工程专业。他的第一个外国朋友是来自加拿大的印度裔移民肖恩。两人相识时,杨濡青在加拿大读高一,英语说得并不流利,但语言并没有阻碍他和肖恩成为朋友。“留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一定要敢说,不管说得有多烂,一定要敢张口。其实大部分外国人在交流时,并不看重你的语法是否正确,而是更关心交流的结果。”

  韩冰子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关系专业。她和自己的第一个外国朋友伊米莉亚交流起来十分顺畅,她形容伊米莉亚为“中式英语十级”。“留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要敢于表达自己。中国留学生比较含蓄、害羞,给人造成难接近、不愿意交流的假象。其实,就算外语不太流利,也可以用肢体语言、画画、表情等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达到交流的目的。”

  不必惧怕文化差异

  宽容真诚相处融洽

  留学生和“洋朋友”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在交流中产生问题。

  朱稳宇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环境工程专业。她认为,在与外国朋友交往时要本着彼此尊重与理解的态度,理解对方的成长背景,尊重对方的文化信仰。她说:“我的第一个外国朋友叫安迪,他是一名基督徒,在吃饭前会祷告。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会安安静静地等他祷告完,然后再一起愉快地用餐。我不会问他为什么要祷告,祷告有什么意义等。每个人都有信仰的自由,彼此尊重才能让友谊更牢靠。”

  杨濡青觉得在友谊构建的过程中宽容是最重要的,此外在与外国朋友交流时,要把握好度,避免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敏感话题,这样相处起来彼此会更舒服。

  韩冰子开朗的性格使她拥有很多外国朋友。她总结自己与外国朋友的相处经验时说:“在交往过程中不仅要尊重自己国家的文化,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朋友最重要的准则是将心比心。在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他国文化。这样大家才能成为朋友。”

关注留学生心理健康
海外学子实习生活的苦与乐
留学时交的第一个“洋朋友”
责编:齐 欣 邮箱:andy-new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