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有大大小小1500多个公园,被称为“公园中的城市”。每年春夏,我都会到这里的公园畅游。在美景扑面、轻风拂脸之际,又情不自禁想起故乡那朴实无华的小公园。名曰小公园,其实并无美艳的花木和林荫小道,更遑论山水。但它在汕头人,尤其是老一代人心中,占有无与伦比地位。它曾是这个城市的象征。海外游子,更视它是故乡的记忆。
我的故乡,是美丽的滨海城市汕头。位于粤东的潮汕平原,四季如春,物产丰富。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很早就成为有名的对外通商口岸,尤其对东南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洋楼林立、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而商埠中心点,正是被称为“小公园”的地方:一块圆形地盘,中间坐落一座绿瓦红柱的雅亭。绿瓦有三层,从大到小,像个翠绿的小宝塔,由8根红柱支撑着。走几级石阶进亭,就有石桌、石凳供人悠闲歇息。小亭被一圈绿树簇拥着。那时近40条马路的城市布局,就是从这个小公园幅射出去的5条大道,再延伸出去的。
人们说去小公园,实际并非想走进小亭,而是要去它周围一带参观、游玩和购物,因那里聚集着全市最大型的各式商店,绸缎布庄、百货门市、酒楼食肆、银行邮局……应有尽有。骑楼下人行道经常人头涌动,马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最诱人的,是后改名为百货大楼的南生公司。试想近百年前,七层弧型大厦屹立路边,内中还有升降机,是何等气势!两个宽阔大门,每天迎来送往多少顾客游人。一层又一层,各式货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透过大玻璃窗和小阳台,小公园亭和周边商铺大厦一览无遗。
除了本地居民,周围县镇的人到汕头来,都要去小公园走一走,要不,算是白来。而到南生公司逛一逛,回去一天一夜聊不完。小公园是老一辈汕头人的自豪骄傲。移居加拿大前,我去探望一位旧同学的老妈妈。她是一位勤劳朴实的母亲,一生劳劳碌碌,除了每天来往近在咫尺的工厂、菜市场外,很少踏足其它地方。退休了也因身体状况少出门。她说,你走那么远,我60岁了,只去过一次小公园。可见,小公园在她生命记忆中的位置。
我十一二岁上初中时,因年纪小,未在学校住宿,寄居在亲戚家里,背着书包上学,走半个多小时到学校上课,每天往返四次。小公园刚好在路途中间。小公园亭凝望往来人群,默默注视我这个细小身驱。它也像一座灯塔,去的路上,看到它,知学校不远了,放心不会迟到;回来时看到它,知家近了,心里也一阵宽慰。后来我寄宿学校,到外地求学,又返回故乡工作,就很少去小公园了。但它的形象,却深深印在我脑海中。
不幸,在那个疯狂年代,小公园亭被作为“四旧”砸掉。移居加拿大后,每每想起,那揪心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千禧年,我和老伴回故乡一走。阔别20载,汕头成了经济特区,新的高楼大厦林立,雅致的住宅区成排成片。海港上空长桥飞架,到礐石山风景区游玩,再也不必乘渡轮。真令我们目不暇接,惊叹故乡巨变。
车子在新区穿梭一阵子,我还是念念不忘小公园,叫朋友把车子掉头。到了小公园,又一阵惊讶,这难道是我心目中的小公园?!眼前一片破旧,周围楼房外墙灰暗剥落,行人稀疏。百货大楼像一位体衰老人,眼光呆滞地瞪着我。记忆与现实,老区与新区,反差太强烈了。车子绕着圆环路兜转了几圈,离开了……
又远离故乡。可心里仍念念不忘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小公园。什么时候,它才能活化,起死回生?让人身临其境,体会到历史文化的厚重,而不是时光带来的沉沦。
幸而近年来,好消息不断从遥远的彼岸传来,众多海内外汕头人的愿望正在逐步实现。除了小公园亭已按原样重建,百货大楼、邮电大楼、银行大厦等具代表性建筑,也以修旧如旧原则,认真修缮,恢复往日风采。修复后的小公园如今吸引大批市民、旅客到此一游,感受领略半个世纪前老汕头的面貌。
更令人欣喜的,是不少热心的年轻人,也积极投身到老市区的保育活化工作中。十多位潮籍大学生组成了“山水社”,他们中有部分在外地攻读建筑、艺术专业,有的是博士生、研究生,远在5年前已深入进行调研,并公开提出各种不同方案,务求把百货大楼后边大片已拆除旧屋的土地重新规划,新旧融合贯通,建成一个既有深厚文化底薀,又有绿化景观,适合游玩、购物和文娱活动的小公园旅游区。
我期望着,某一天,当我重返汕头,带着在西方出生或从小在那里长大的儿孙们来到小公园,可以自豪地对他们说,这就是故乡,我们根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