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8月05日 星期六

阿富汗礼俗(礼仪漫谈251)

马保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8月05日   第 05 版)

  准备上台表演节目的阿富汗女孩。
  图片来源:新华网

  礼 节

  阿富汗人诚恳朴实,热情友好,慷慨待客。相互称呼姓氏或名字并加上职衔。熟人见面,如晚辈见长辈、下级见上级,多以右手按胸、上身微前倾,点头致意,并说 “愿真主保佑”,有的还可能拥抱。亲朋好友相见,一般轻吻面颊或轻触额头两次。陌生人之间,一般行握手礼。

  阿富汗妇女不在公共场合露面,不与陌生男人讲话。男人即使遇到认识的女士,也不与之握手,不为女士让座、帮扶等。妻子不能走在丈夫前面。去阿富汗人家做客,不给女主人带礼物,以免男主人不悦。妇女遇到他人时,为表示礼貌,常以黑纱遮脸。

  阿富汗人认为,带着帽子行礼,才是有礼貌的表现,不像西方人那样,摘帽行礼。客人来访,他们会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还会拿出水烟斗让客人抽烟。说话时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被认为是失礼行为。帕坦族人常常以刀或衣服做礼物送人。在当地旅行时,若穿着部落首领赠送的衣服,佩戴着首领送的匕首,会受到特殊保护。

  服 饰

  在城里,有地位有身份的富人、知识分子,常穿西装,戴羊羔皮的船型帽,留小胡须,穿轻便皮鞋。乡下百姓,特别是体力劳动者,多是头缠粗布大头巾,留浓重大胡子,身穿竖条花纹长褂子,脚穿厚牛皮的大鞋。

  阿富汗内战连年不断,一向骁勇善战的普什图成年男子,平常出门总爱挎着枪支,腰上缠着子弹袋。按照传统,妇女外出必须穿上罩袍——布尔卡,通常为蓝、白、紫色,面料一般是棉布、纱布、涤纶或丝绸等。头部或缠头巾,或戴圆帽,帽上有的绣着素花,做工比较简单。脸上戴面纱,只给眼睛留下纱网,以便看到外部世界。

  塔利班政权倒台后,妇女着装有了一定自由,不少城市的女青年可以不戴面纱了,但仍需扎头巾。

  饮 食

  阿富汗人口味尚酸、辣、香浓。普通人以囊、玉米面饼和蔬菜为主,而富裕人家,则吃大米和牛羊肉。他们也吃鸡鸭,但不爱吃鱼虾海味,忌食猪肉。常见美食是手抓饭,即羊肉、胡萝卜和洋葱经过煸炒,加入大米蒸焖而成。常见蔬菜有番茄、洋葱、菜花、菠菜、茄子、胡萝卜、土豆、豌豆等。调料爱用羊油、盐、葱、蒜、柠檬汁、辣椒、番茄酱等。

  阿富汗人除了在正式社交场合或吃西餐时使用刀叉之外,平时进餐,习惯用右手抓取食物,故而注意进餐前后洗手。他们认为左手不洁,不得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集体进餐时,在地毯上铺一块布,就餐者围坐在地毯上。男女客人不同席,甚至不同室。

  阿富汗人招待客人甚为诚恳,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他们最爱吃烤羊肉,在重大喜庆日子或招待贵客时,还会烤全羊。他们还爱吃“马肉肠子”:把马肉、盐塞进马肠内煮熟、晒干即成。他们喜欢吃的果品有香蕉、荔枝、菠萝等,干果有核桃、杏仁、松子等。他们谨遵教规,不喝酒,爱喝茶和牛奶,茶叶以“无籽葡萄茶”最常见。

  在乡村,有喝奶茶的习惯。奶茶是一种水加酸奶、盐和黄瓜片烧煮的饮料。他们以茶待客,讲究敬茶三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谊,第三杯是礼节。客人喝掉三杯茶,才算知礼。

  婚 俗

  阿富汗人的婚姻由父母包办,重视彩礼。他们的传统是,婚前双方不得见面,即使在婚礼上,一对新人也得用头巾罩住脸,不可看到对方。结婚仪式开始,新人并坐、两人共持一镜时,双方才可首次在镜中看到对方。但是,如今随着社会开放,只在镜中相见的规矩已被打破,婚前也可见面,而“镜中相见”的婚俗却得以保留。“相见”后,两人一起背诵《古兰经》,新郎带新娘到灶前吃甜食,至此即完成新娘成为家里新成员的程序。阿富汗人结婚后家庭稳固,离婚率很低。

  (作者为外交部礼宾司原参赞)

“巴西陶都”的华人陶艺师(海外纪闻)
“五招”远离劳务纠纷(领事服务)
“令人匪夷所思”说法不妥(杜老师语文信箱)
阿富汗礼俗(礼仪漫谈251)
责编:张燕萍 邮箱:hwbdzyd@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