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雅娟是荷兰规模最大的中荷双语报纸《华侨新天地》的副总编,出过三本长篇小说,拥有自己的投资公司。2016年,卢雅娟被评为温州十大杰出青年,列席了全国两会,成为政协最年轻的海外女性代表。
因为独处所以独特
2002年4月17日,卢雅娟的父亲在从瑞安开车回温州的104国道上,遭遇车祸而不幸身亡。那是她赴荷兰留学前5个月。
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在不断的追忆和反省中,早年和父亲相处片段的分量变得厚重,成为了卢雅娟下半场人生的底色。
从那时起,卢雅娟就过上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般自律的生活。“我不逛街,买了衣服直接就走。七八年不看电视剧,热门的电视剧基本上都不知道。”
“我总觉得如今的社会太多干扰,太多的信息碎片,干扰着我们去深入了解哪怕一件事。人群并不就是人际,很多人只是在喧哗中学会了喧哗,在是非中染上了是非。所以适时退步,适时独处,才是自爱自惜之道。”卢雅娟说。
卢雅娟自言趣味寡淡,她在独处时做的事非常单一,循环重复。但是她思维却异常活跃新锐,且十分健谈。她是《华侨新天地》的首席时评员,还开设了两性问题专栏,大到国际局势,小到夫妻矛盾,她见解独到,观点辛辣;她是新生代投资人,经常回国为民营企业家作讲座,分析海外投资趋势;她还出版过三本长篇小说,目前也兼顾编剧的工作。
“慈悲要在当下”
做公益是卢雅娟多年来的坚持。
“我现在还不算有钱人,其实我们看待公益有一种误解,认为那是有钱人要去做的事,那么慈悲就成了财富的后续品。而需要帮助的人常常万分迫切,譬如失学的孩子、病痛的伤者、失孤的老人,他们都不能再等。所以我觉得慈悲要在当下!”
多年来卢雅娟坚持用配额制做公益,比如把收入的百分之几拿去捐赠有需要的人,“哪怕一个人一个月只挣1000块,但是拿出50块做公益也还是可行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是想替我父亲修更多的福报,我父亲生前常常帮助别人,比如村里有人因为经济原因孩子要辍学,他就上门骂那家长一顿,再借钱给他把那孩子的学费交了。那些钱多半他也没再拿回来。这些事,都是我爸爸过世后,那个家长来还钱我才知道的。我爸爸过世的时候,来还钱的人太多了。所以有些事我得做下去。”
用写作传递心声
2004年,卢雅娟把在荷兰留学期间经历的、目睹的或是听说的故事记录下来,完成了第一本小说《留学不留爱》。此后9年里,她的另外两部小说《爱过飘零》和《温州情事》相继出版。写作,成了她排遣的方式,也机缘巧合成了日后的主要工作。
大学毕业后,卢雅娟决定留在荷兰。找到了当地一份总裁秘书的工作。不久,集团公司下属的报社《华侨新天地》的中文编辑突然辞职回国,文笔不错的她被调去帮忙,成了一名记者。如今,她是报社的副总编。
学生时代的卢雅娟爱看日本悬疑、推理小说,希望45岁之后能做一个全职作家,写侦探小说。
“解孽”,是她谈写作时重复提到的词,她想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告诉同样处于痛苦和不幸中的读者:无论受到什么打击,都要说服自己走向豁达与幸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