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中国经济已经行稳必将致远(望海楼)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19日   第 01 版)

  超出预期,全面向好;令人振奋,鼓舞世界。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第一、第二季度GDP增速均为6.9%、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外贸结构不断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不错的增速面前,中国自信淡定。相比于明面上6.9%的增长速度本身,一些潜藏在深处的、能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趋势性特征的信息更值得关注。这些信息不仅能更加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还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究竟“为什么行”。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有三方面特质不容忽视:

  一是发展理念新。理念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在经济发展起步时期,依靠资源要素累积的粗放式发展往往会带来经济快速增长。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只有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才能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中国及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了科学理念支撑。如,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再次跑赢了经济增速,就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而促进居民增收进而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符合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规律。

  二是改革力度大。近年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经济领域,面对工业制成品价格下降、居民消费需求外流、企业再投资意愿减弱甚至经济增速放缓等各种新常态特征,中国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虽然面临周期因素引致的需求波动,但主要矛盾却集中在产品不能适应消费变化、要素配置不尽合理等供给侧方面。找准病灶后,中国及时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重点方面推出改革措施,力度很大。今年的“期中答卷”中,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企业负债率和成本回落,环保、水利、教育、交通等短板领域投资加快,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积蓄的一股股全新动力。

  三是政策措施准。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离不开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迸发。近些年,中国社会对企业家、科研人员、创业者等微观经济主体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不仅中央政府接连推出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措施,各地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政策。其中,有的从压减“公章数量”做起,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的主动推行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确保科研人员通过创新实现“名利双收”;还有的结合辖区内自然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惠及世界。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OECD)等机构纷纷调高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其中,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不仅成为世界经济预期提振的重要支撑,更与美、法、日、德等主要经济体阶段性走强一道,成为拉动彼此外部需求的重要力量。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行稳;完全可以相信,中国经济未来必将致远。这,显然是中国之幸、世界之福。

  (作者为本报编辑)

海外孔子学院已达511所
推动中巴友好合作事业全面发展
塔里木河为胡杨林“解渴”
卢沟桥石狮子建数字档案
环湖骑行赛正酣
中国经济已经行稳必将致远(望海楼)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