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回答 “土耳其之问”

刘召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7月14日   第 09 版)

  刘召明在教学生打太极拳

  “老师,你吃过昆虫吗?”

  “老师,你吃过狗肉吗?”

  ……

  说实话,在土耳其埃尔吉耶斯大学中文系工作的4年多时间里,最令我尴尬的不是怎么教汉语,而是怎么回答这些“土耳其之问”。

  由于中土文化的巨大差异,很多土耳其人对中国有误解。我清楚地记得在第一堂课上,刚入学的大一学生用英语问我:“老师,你吃过昆虫吗?吃过狗肉吗?”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突然了,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完全被打乱了。尽管之前我知道,他们不吃昆虫、狗肉和猪肉,也难以理解、接受别人食用,但他们当面问我时,我还是觉得有些尴尬。我接连否认吃过昆虫和狗肉后,他们说从土耳其的电视上,看到有的中国人吃昆虫、吃狗肉,他们以为所有中国人都是这样的,这让他们很难接受。

  对外国人来说,文化上的亲近,是学好汉语的前提之一。怎么才能消除他们对中国文化的隔阂呢?我觉得饮食文化是一座桥梁。所以每逢周末,我就请他们去我的公寓一起包饺子、做中国菜,没想到学生们很快就喜欢上了中国菜,觉得中国菜很好吃、很健康。而且他们经常去超市买菜后,直接拿到我家,一边做饭,一边学汉语。后来,到中国留学的土耳其学生说,正是因为之前经常吃我做的中国菜,所以能很快适应在中国的留学生活。

  在埃尔吉耶斯大学,每年12月中文系都会举办“中国美食节”。中国老师会包饺子,炒几大盆辣子鸡和酸辣土豆丝,土耳其学生也会做一些面点,在文学院教学楼大厅里售卖。往往不到1个小时,全部的饭菜即可售罄。所得的收入,常常用于来年5月举办的“中国文化日”。“中国文化日”是中文系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典。学生们往往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排练节目,如中国舞蹈、中文歌曲、绕口令、背诵唐诗等。每年我也会花1个半月的时间,教习学生太极拳,然后一起登台表演。业余时间,我还教习学生书法。我教过的学生已连续两届获得了土耳其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正是因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对中国文化越来越了解,对汉语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经过4年的相处,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多,而我也熟悉适应了土耳其的文化。我不仅有了众多情谊深厚的土耳其学生,也结识了许多难舍难分的当地朋友。离开土耳其已经半年多了,学生们对中国充满好奇的面孔依然不时在脑海中浮现。我想,文化根植于人心。不管彼此间文化的差异多大,只要积极搭建心灵的桥梁,就一定能跨过文化的鸿沟,再难学习的语言也会变得容易。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外派汉语教师)

发现汉语之美
学好中文 需把住“三关”
回答 “土耳其之问”
500名国际学生参加川大国际课程周
跟随中国导师学书法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