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数个以经贸合作与特色商品展销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在中国各地接连拉开帷幕。同时,海外一些面向中国产品和市场的大型博览会亦获得了不少关注。专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日益转型升级,供给端与需求端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国际贸易拥有不同以往的升级机会。中国积极推动并参与旨在推动跨国经贸合作的博览会,为海内外企业和客商搭建了供需对接的广阔平台,从而促进中国外贸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打造平台服务客商
在商务部专家看来,进出口博览会既是一个促进贸易签单的机会,更是各方进行物流、商贸、海关等流程沟通的平台,有助于提升贸易效率。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300余家企业带着特色产品来到浙江宁波,其带来的汽车、美酒、美食等受到国内消费者喜爱,数天内成交意向便达3500万美元。“‘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匈牙利和中国的纽带,我们和中国的经贸交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顺畅。我们要感谢中东欧博览会这个平台,让我们有了展示产品、开拓中国市场的机会。”匈牙利矿泉水生产商赖格奇·拉兹洛说。
在促进出口方面,博览会同样作用独特。黑龙江近日举办的“第四届中俄博览会”,就吸引了来自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余名客商参加。展会期间,北方重工、大庆石油、东安发动机等单位的科研成果及技术装备得以集中对外展示。在越南河内举办的“2017中国—东盟博览会机电产品展”上,中国企业重点展示的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智能消费电子、气象设备等领域先进产品,亦收获了良好反响。
供需诉求加速对接
“中国的进口不仅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还会带动‘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让更多国家更好地分享中国消费市场这块大蛋糕。”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分析进口博览会备受青睐的原因时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博览会这种经贸合作形式在初期快速发展之后,曾经在一段时期内表现得相对停滞。如今重新升温,既有当前世界经济有所回暖的因素,亦与经济转型背景下供给侧与需求侧均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从而产生新的对接需求有关。
“博览会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接洽形式,在一段时期内受到了跨境电子商务崛起带来的巨大冲击。不过,虽然线上渠道能够快速便捷地整合供需双方的信息,但贸易客商本身对产品的体验认知,彼此之间的信任、情感与思想交流,却并不是跨境电商可以完全代替的,还要依赖于线下的博览会平台。”崔凡说。
外贸升级后劲可期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1—5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0.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进出口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平稳升级的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专家指出,如何充分利用好博览会这一形式,对于接下来外贸能否持续回暖十分重要。
“未来,博览会更好地发挥作用需重视‘三个结合’。一是线下与线上结合,同时发挥线上信息共享优势与线下当面洽谈优势,为外贸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与独特要素结合,将创新、文化、理念等不易在线上展现的要素与博览会结合起来,让博览会不再只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外贸商品交易,而是促进最前沿的行业合作;三是与全局性视野结合,让内贸外贸、商品服务、进口出口都能在综合性博览会上呈现。”崔凡说,博览会如能进一步扬长避短,必将加速中国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实际上,一些博览会已经开始注重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创办于1995年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如今专门设置了官方网站,从而成为不闭幕的“网上博览会”。采购商、参展商可以进入网上不同区域发布购销信息,内容涵盖玩具日用品、汽车配件、厨房家电、古玩收藏等多领域,使用起来十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