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文韵墨香润江城

陈特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14日   第 12 版)

  地处中原腹地的江城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誉,又有“东方芝加哥”之称的特大中心城市,魅力非凡。其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文史积淀深厚,人文胜迹多姿多彩。自古以来,群贤毕至,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歌赋。

  春深时节,我应邀参加人民艺术诗社采风暨诗词研讨会,有机会走进了历史文化名城武汉。

  我探访了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漫步于著名的“樱花大道”。春风十里沐樱云,仿佛天上银河就坠落在我的眼前,依稀可见:“白樱赛雪凝玉树,红缨飘彩嫦娥妒。万点碧蕾芳芬洒,千树银霞舞翩跹。”适逢当晚春雷响,好雨来。真让我感慨万分,情有所动,偶有所感,赋《七绝——春光四面》:朝别京城满地金,午迎荆楚珞珈林。春分时节春雷响,好雨陶陶作醉吟。

  拜谒东湖之畔的李白“放鹰台”遗址,这里有着大诗人李白不尽的武汉情缘。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唐乾元三年,凭吊李北海故宅后,曾在这个土台子上的一个夹子上解救、放飞了一只苍鹰,因而这个土台子随后逐渐地被人们称为“放鹰台”。在历代诗人中,李白所留下来的有关武汉的诗词较多,他曾在湖北安陆生活十年,写下了许多情牵江城的诗篇。仰望着高高矗立的李白放鹰雕像,他的诗句仿佛在耳边回响。武汉的别称“江城”,也是源自于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据考证,李白的这首诗是最早将武汉称为“江城”的诗。

  登临神往已久的黄鹤楼,更觉幸甚。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因耸立于黄鹄矶而得名,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

  如今,黄鹤楼已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是蜚声中外的历史文化名楼。在诸多有关黄鹤楼的诗词歌赋中,最有人气的诗作要数崔灏的《黄鹤楼》。诗人的名气因这首诗而锦上添花,武汉则因此诗而更声名远播,真可谓名诗出名楼。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黄鹤楼,放眼景物,触景生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将思念故乡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跃上了同类诗作的高峰。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以小润大,似芳草萋萋,一身正气,峥嵘不已。没有自悲之颓废,没有自私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可以波澜壮阔、豪迈昂扬。这首诗不愧为后人推崇的唐朝七律诗中的精品佳作。传说李白登黄鹤楼,见此诗而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

  李白的虚怀若谷令人敬佩。其实,他的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千古绝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不仅使扬州驰名于世,而且为黄鹤楼平添了诗情画意,尤其是李白的名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令古楼化育一身诗,成为辉映中外的历史文化明珠。“国运昌则楼运盛。”在这“天下江山第一楼”,喜见游人如织,盛况空前。笔者不禁在“江山留胜迹”的感慨之中,留下了以下一点小文字:

  水调歌头——登黄鹤楼

  方恋珞珈院,又醉鹤山巅。岚光树色连空,诗友激情牵。窗含江湖秀水,乐我凭栏远眺,浮想舞翩跹。黄鹤欲飞起,崔李也齐肩。

  龟蛇静,翰墨动,气宇轩。一楼诗意,江汉涛碧笑春天。波洗情思心旷,气扫喧嚣神爽,望远创佳篇。高踞声传远,春暖满人间。

参观长城让我感到中国的伟大
“美丽公约”走进黄山(走基层·看中国③)
张家界建国际旅游“购物天堂”
文韵墨香润江城
雨后“魔鬼城”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