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6月07日 星期三

“收藏迷”搜集1500多个罕见姓氏

翟兰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07日   第 10 版)

  听说有人姓“碗”,“收藏迷”杨晓铁丢下饭碗就开始打电话联系。几天前,他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这张名片,他的1500多张百家姓名片里,又多了一个少见的姓氏。

  ◎12年收藏1500张名片

  香、幼、墨、了、冻、老、心,这些字看起来很普通,但作为姓氏,就十分奇特了。近日,笔者在杨晓铁的办公室里,看到了这些姓氏的名片。甚至连东、南、西、北、中,还有梅、兰、竹、菊这样的姓氏,他也都集齐了。

  杨晓铁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是一家国企员工,从2005年开始收藏名片,迄今已经收集了1500多个姓氏。

  每每结交陌生朋友,第一件事就是要名片,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社交习惯。比如,“香”姓名片的获得,就非常偶然。几年前,儿子结婚,他和爱人去汉正街买喜糖,在一家店的柜台上贴着一张名片,名字姓香,但却是另一家糖果供应商。他索要名片,老板面露难色,以为他要去别家买糖。为打消疑虑,他当即花3000元把糖买了,才获得这张名片。

  1年后,杨晓铁的儿媳生孩子住月子中心,他看到墙上贴的工作人员简介,有一位姓圣,便立即找其要了一张名片。也有扑空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外地旅游,看到一家咖啡馆的名字叫“令狐”,以为老板姓令狐,进去一问才知,老板姓张,是个金庸迷。

  “要说哪一张名片最珍贵,那就是下一张。”杨晓铁说,不少姓氏已经非常少了,能集一个是一个,不仅是自己的爱好,也可以作为百家姓研究的史料。

  ◎越姓小伙千里寄名片

  “还有人对我的姓氏感兴趣,很意外。”小越是陕西人,早年来到北京打工,开了一家路边摊烧烤店。

  1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晓铁听说有人姓越,很感兴趣,立即打通了小越的电话。电话那头,听说对方是收藏百家姓的,对越姓很好奇,小越几乎不敢相信。杨晓铁问他要一张名片,可他只是一个小个体户,没有名片,就当即找人专门做了一张,千里迢迢寄给了远在武汉的杨晓铁。

  “我到北京这么久,没有碰到过一个同姓的,有人关注我的姓,其实挺感动的。”小越说,自己的姓比较少见,寄一张名片过去被收藏,也算是为家族发扬光大作出一点贡献了。

  “我在索要名片时,多数人都非常配合支持。”这些年来,杨晓铁经常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收集名片,手写书信不下100封,收到名片后,他会查阅姓氏起源发过去,作为对对方的回赠。

  ◎不少姓氏几近“濒危”

  这些罕见的姓氏,不仅我们平时很难见到,甚至还呈现一种不断减少的趋势。

  “不少罕见姓氏几近‘濒危’。”中国怪僻姓氏研究专家王万江说,这种趋势是几个原因造成的。从传宗接代上来讲,姓氏传男不传女,近年来,独生子女较多,如果下一代生的是女儿,可能这个姓氏的这一支就终止了,而大姓的基数大,不存在这个担心。还有些姓氏发音比较尴尬,不太好取名字;或者生僻字,不仅不好书写,在电脑上也打不出来,就会有家庭成员主动提出改姓,一般会选择跟母亲姓。种种原因导致这些罕见姓氏渐成“濒危”。

  王万江说,像杨晓铁这样,下这么大力气收集“濒危”姓氏,很难得,也很可贵,可以说为百家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

  (据《武汉晚报》) 

揭秘重庆“最复杂”立交桥(事件新闻)
新闻点击
广西侗寨荷花香(焦点瞬间)
“鸡毛换糖”是垃圾分类新思路(时事点评)
“收藏迷”搜集1500多个罕见姓氏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