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海外闽籍华侨群体中,黄乃裳可谓一代传奇式的人物。
他一生多姿多彩,集革命家、社会改良者、新闻报界人士、教育家、传教士、传统士绅等诸多身份于一体,于近代中国和南洋遗泽深远。
黄乃裳1849年生于福建闽清六都湖峰村,幼时受私塾教育,18岁时受在闽传教士吸引受洗入教,后在当地教堂任职。在近代社会剧变的背景下,他致力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改良与革新,如大力倡导革除妇女缠足等。后来,他考中秀才、举人,并于北京参加会试期间,接受维新变法思想,曾自筹资金创办福建近代第一份报纸《福报》。戊戌政变后,他避祸返闽,次年更是至南洋觅地,以为垦殖移民之所。1900年,黄乃裳经过多方考察,确定婆罗洲诗巫(今属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为移民垦殖目的地,先后在福建闽清、古田、闽侯、永泰等地招募大量垦农,移民诗巫,诗巫因此得称“新福州”。后世均把垦殖诗巫视为黄乃裳一生事业的巅峰。时至今日,当地华人仍称其为“港主”。黄乃裳积极参与晚清时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先后于南洋、福建等地办报,宣传革命新思想。1906年同盟会南洋分会在新加坡成立,他加入同盟会,之后投身于福建地区的新式教育。1911年武昌首义后,黄乃裳参与领导福州革命党人的起义行动,并于福建军政府成立后任福建军政府交通部部长一职。袁世凯复辟后,他更是积极奔走,反对帝制。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他出任高等顾问,后因旧病复发,返闽医治。期间,出任福建省公署高等顾问,直至1924年病逝。
综观黄乃裳生平所从事各项事业,皆以“利他主义”为宗旨,“惟对天对人,矢志尽我余生,抱‘利他主义’,至于入墓之日,不敢偷活苟且而已。”在近代中国大变革的时代浪潮里,这一思想价值不容低估。在黄氏的一生中,“利他主义”一是为国,二是为众。与此同时,在黄乃裳这一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下,其家庭成员多也受到深刻影响。清末倡建新式海军,以巩固海防,发展近代事业,在黄乃裳的鼓励下,其二弟黄乃英、三弟黄乃模分别考进马尾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黄乃模更是因学业优秀,毕业后在北洋水师“致远”舰任职,以功升为枪炮二副,后随邓世昌于甲午海战时以身殉国。
黄乃裳的众多子女则更多地继承其“服务大众”的精神,皆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其中尤以其长女黄端琼、次女黄淑琼为著。她们见识广博,学贯中西,一面践行其父倡导的妇女解放精神,一面以积极的姿态活跃于妇女教育和创作出版领域。
黄氏长女婿为海峡殖民地著名华人林文庆、次女婿为近代著名公共卫生防疫专家伍连德。林、伍二人的事业均与近代中国密切相联。林文庆追随陈嘉庚的“教育救国”理念,任厦门大学校长达16年之久,今日厦门大学校园内矗立的“文庆亭”,其铭文称赞他“倾其睿智才学,运筹操劳,主理校政十六载,学校事业蒸蒸日上,硕彦咸集,鸿才叠起,声名远播海内外,与公办名校并驾前驱。”伍连德则于1908年挈眷回到中国,被委托为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1910年东北爆发大规模鼠疫,伍连德临危受命,出任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在4个月内控制了疫情。除此之外,伍连德还为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医学建设与医学教育、公共卫生和传染病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林、伍二人生于南洋,活跃于南洋与近代中国,并于近代中国成就独特事业,黄氏姐妹功不可没。
近世名家,常有家风家训,然而后世子孙有切实践行者,也有弃之不顾者。由黄氏子孙后代的行为和成就来看,黄乃裳虽没有立下明确的家训条文,但却因其言传身教,为后代树立了明确的思想和行为典范。黄氏“一代闽侨传奇”的称号,此也应为理由之一吧。
(作者为厦门大学历史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