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5月25日电 (记者林小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达到约11公里。现在,这个有着地球“第四极”之称的海沟第三次迎来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身影。美国海洋研究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认为,深潜马里亚纳海沟,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迷人,将有助于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和领域。
“长期以来,马里亚纳海沟一直是探索的焦点之所在,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原因就在于它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没有人真正地知道那里具体有什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地质科学教授迈克尔·珀费特说。过去35年中,珀费特参加了20多次海洋科考船科考活动,并搭乘美国“阿尔文”号潜水器潜入深海世界超过35次。
珀费特说,人们迷上马里亚纳海沟,原因有点像“迷上征服地球最高点或最寒冷地方的探险者”,因为大家对这些地方的形态、生物和地质等知之甚少。
“由于所有海沟都非常深,压力非常大,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无论是地球物理学信息、地球化学信息,还是由遥控(无人)潜水器获得的信息,都对了解地球上超过60%的地方所发生的事情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6000米水深以下极端生态环境的深渊区,是目前探索最少的海底世界。迄今仅有3人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他们分别是2012年的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以及1960年的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与瑞士工程师雅克·皮卡德。而不同于主要以探险和拍摄影像资料为目的的个人深潜,2012年蛟龙号在这里搭载3名潜航员创造了世界同类型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马里亚纳海沟是更深入了解俯冲带的一个好地方。尽管蛟龙号并不能下潜到这个海沟的最底部,利用潜水器进行研究,科学家和记者能亲眼看到并探索海底,这是很有价值的第一步。”珀费特说。
此次蛟龙号将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5次。在23日完成的工程潜次首潜中,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搭乘这个潜水器成功下潜至4811米。此次下潜为接下来的下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接下来4次下潜的设计潜深一个是6300米,其他3个为6700米。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说,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作业区,蛟龙号将发挥大深度、定点作业的优势,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下潜采集高质量的深渊微生物、底栖动物、沉积物、岩石、海水和气体样品,获取高清视频资料和多参数环境数据。
正在国际大洋钻探船“决心”号上执行南海科考任务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海洋地球物理学家林间通过电子邮件说,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我们地球上真正‘最后的边疆’”,而蛟龙号此次的科考地点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是“深中之最”,约11公里。
“就像喜马拉雅山对自然探险家有着巨大吸引力一样,马里亚纳海沟吸引着海洋探险家。但要下潜到‘挑战者深渊’底部,可比攀登珠穆朗玛峰更难,代价也更大。”林间说。
林间表示,生物学家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特殊物种生活在这样深的地方?它们又怎么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压力?而像他一样的地质学家,则在海底放置仪器监听地球内部的地震,希望找到控制地震与海啸的线索。
“我们对这片陌生的深海世界知之甚少,所以总会有惊喜发生,我们科学家喜欢惊喜,”林间说,“蛟龙号是目前世界下潜最深的研究型载人潜水器,使科学家能探索深海的奇迹与惊喜。蛟龙号重返马里亚纳海沟,为获得新发现、加深对陌生深海世界的了解带来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