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26日 星期五

那些两岸同名的大学

本报记者 吴亚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26日   第 11 版)

  台湾交通大学校内雕塑“饮水思源”
  (资料图片)

  台湾东吴大学校门
  (资料图片)

  历史的风云际会,使海峡两岸出现了很多饶富趣味的事情。就拿大专院校来说吧,出现了许多两岸同名的学校,大陆有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和暨南大学,台湾也有这些大学(东吴大学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如今两岸的这些学校彼此都建立起许多的联系,在合作培养人才、探索前沿科学等方面都有交流。

  在介绍台湾清华大学前,先说一段历史故事。1948年的一个冬日,清华大学学生正在上课,解放军突然从南口进至北京西郊,与国民党守军在学校墙外交火。不久,国民党军队退守城内,清华园因此被解放军掌控。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碰巧于前一天入城公干,当时交通断绝,只好留在城内。蒋介石眼见局势不妙,就派飞机把梅贻琦接到南京。再后来,即1956年,台湾清华大学“复校”,梅贻琦依旧是“校长”。

  台湾清华大学建于新竹的赤土崎,离台北不到百公里,占地1300亩。1956年招考原子科学研究所首届研究生时,虽有学校的建制,但无学校的影子,录取的21名学生只能暂时借台大上课。直到第二年秋季,首批校舍完工,才开始在新竹上课。所以整体说来,台湾清华是从原子科学研究所起步,慢慢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理工大学,进而扩大到人文科学领域。如今,台湾清华大学在岛内是数一数二的大学。

  人们都知道,清华大学建校源自庚子赔款,但很少有人知道,百年后的今天,这笔款项仍在运作,即使到现在,台湾的清华大学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台湾清大校长陈力俊表示,1949年,梅贻琦前往美国处理“清华基金”保管运用事宜。1956年,清华在台建校,梅贻琦借用清华基金利息补贴教授薪水,并兴建宿舍。清华基金的经费来源,是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代管庚子赔款的红利等。陈力俊说,即使到现在,台湾清华大学每年还收到庚子赔款支票。他说,外界常以为清华基金是两岸清华各取一半,但根据他和北京清华前校长顾秉林的确认,证实这笔基金仅拨给新竹清华。

  两岸清华人虽隔山隔水,但却心心相印。有趣的是,台湾清大的校史介绍还是从北京清华大学开始算起,其校训、校徽和校歌,跟北京清华大学也是一样的。去年,两岸清华还第一次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双方各派了代表团互致祝贺。新竹清华大学副校长叶铭泉说,台湾清华的前5任校长都出自北京清华,他们把治学理念、育人精神和校风都带到了新竹清华。两岸清华人在一起,总有着别样的亲切。

  台湾交通大学虽然比台湾清华大学建立晚了两年,但两个学校几乎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且都设在新竹。1958年6月1日,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正式成立。同年,招收了首届研究生。与台湾清华大学一样,在新竹校舍未建成之前,也是先借台大工学院的教室上课,校方另外租用民房作为学生宿舍。交通大学的电子研究所,为台湾电子科技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年,台湾第一台电视发射机、第一台电子计算器、第一个激光器、集成电路,都是由这个电子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同时,研究所也培养了许多电子信息科技方面的人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交通大学与台大、清华大学一样,成为岛内位列三甲的学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第一个高科技园区选址也在新竹,与这两所著名大学非常有关联,形成了相当理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

  孙中山先生当年创建了一武一文两大学府。武为黄埔军校,文为广东大学,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台湾的中山大学1980年才开始建校,校址选在风景宜人的高雄西子湾,经过30多年的辛勤经营,中山大学从创校的4个学系、两个研究所、学生189人,发展成为今天有文、理、工、管理、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6个学院,共计20个学系的综合性大学,也成为南台湾的学术重镇。

  19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外国侵略,被迫签下无数不平等条约。伴随着连连溃败的战事,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列强之长的声浪日涨。在这样的背景下,博习书院、宫巷书院在苏州诞生,中西书院在上海诞生。1900年,3个书院合并,同时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大学。这就是东吴大学,20世纪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后来,又改名为苏州大学。台湾的东吴大学于1951年开始建立时,只是在台北市汉口街借屋设立的东吴补习学校,当时设法政、商业会计及英文3科,另设比较法律1科,限大学肄业两年者报考。1954年,因办校成效显着,提升为东吴大学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会计4系并附设外文系,成为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

  经过几十年的耕耘,如今东吴大学已成为岛内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法律系更是闻名遐迩。有趣的是,东吴大学的英文名称就叫“苏州大学”。

  台湾的这些学校,除了暨南国际大学外,都从大陆时期的创校日计算校史。而且,与大陆相对应的学校有着多方面的交流合作。这也算适时之举吧。

香港那些“浮夸”的菜名
澳门:从警是个好选择
那些两岸同名的大学
责编:王 平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