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我会身在何方?

熊楚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5月15日   第 09 版)

  “回国还是留下?”——这不一定是每个留学生最上心的双选题,但这一定是他们被身边人问到过最多的问题之一。

  由于我总是想要尽量推脱长大成人为自己计划未来的重大责任,这个问题时常会困扰我。有的时候我在想,世界很大,为什么有一些选择题,只有两个选项呢。

  因此现在这个阶段的我,对于这个题目,只能选择“其它:请解释你的理由”这个选项了。

  我想,不管我的父母在若干年前决定让我出国留学时的初衷是什么,随着我在国外的学习和各种生活经验的累积,我的想法一直在持续变化中。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我比较希望自己能够根据自己眼界与思维的发展来决定自己在不远的将来会身在何方。

  对于去与留这个决定来说,生活环境纵然是个很重要的考量,但是于我而言,追求自己觉得有动力的工作方向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是现在的我与早些时候的我,考虑“未来”相关问题时最大的区别。这更是我与长辈之间愈拉愈大的思维差别,而这种差别的形成,我会将它归结为我在大学里迄今为止受到的教育。

  自从我进入大学以来,受到了许多来自老师和身边同学的鼓舞,几乎是记事以来头一次开始思考从小当成耳旁风听着长大的“学有所成,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写作课结课的时候,老师说,要相信你的所思所想,要坚持写作,你们的文字会被看见,这个世界会变得有一点点不同;城市规划课结课时,老师说,希望你们不管以后从事哪个行业,都可以利用这门课获得的一些知识,做一些帮助这个社会发展得更好的事情。并不是我容易被只言片语的话打动,而是在大学校园里,时常接收到的信息就是:不要只想到一件事情的表面,要看到表面之下。一个美丽的空中公园建成了,成为了城市新的热门景点,塑造了城市干净环保的新形象,附近地价应声而起,连街边雪糕店都坐地起价。但在此地居住已久的廉租房居民,还能负担得起在附近的生活开销吗?诸如此类的议题,有太多的社会现象,在当下也许并没有任何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但是正是所有的这些进退两难,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未来在社会上可能的位置:现在的我们是认知问题的人,未来的我们就应该是积极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人。

  回到留学生回国的话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选择。就像所有的选择一样,对于这个选择,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考量。我觉得其中一个让新一代的年轻人与老一辈移民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的因素,就是他们对于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来自条件相对好的家庭,年轻的一代对于自己的生计普遍没有那么多的危机感,而是希望可以在一个能最大限度施展自己能力的地方,追求一份满足自己社会责任感的工作。

  国外与国内相比之下,固然在环境、社会机制方面有明显差异,但是在工作机会方面,确实很难衡量。国内的市场在蓬勃发展,此时势必会涌现出许多新兴的产业,如果能够赶上这样的机遇,何其幸运;国外的市场凭借多年来打下的基础,也可以提供许多获益匪浅的工作经历。而作为一个在国内长大、在国外接受大学教育的留学生来说,能够同时拥有来自东西方两边的视角是一种“特权”。这两种文化本身并不是水火不容,但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壑却是客观存在的。怎样合理运用自己的“特权”带来的机遇,怎样平衡这种“特权”带给自己的、夹在两种身份之间的焦虑感,正是“特权”所带来的烦恼啊。           

  (寄自美国)

留学毕业:回国还是留下?
科技应用之路领跑者
我会身在何方?
求学国外:用行动回报母爱
责编:赵晓霞 邮箱:xiaoxiapeop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