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旅法学者、作家郑鹿年历经6年精心用法语写作的《口福——中国饮食,一种文明的精髓》最近由法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以跨文化的视野,观照世界两大顶级厨艺——中法美食之异同,向法国人介绍中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口福》一书中,作者从对美食家父亲的记忆入手,谈到汉朝民以食为天、近代史上的饥荒和现代吃货的定义。作者如同一个充满激情的导游,满怀着祖传的对美食的热爱,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何为刀工?何为火候?甜酸苦辣,味之道也;八大菜系,各领风骚;地方“小吃”,风光旖旎;五官齐享,口福无量。同时,作者对于中华美食之历史沿革、现状之喜忧、演变之前景,均有独到之分析;并以跨文化的视野,观照世界两大顶级厨艺——中法美食之异同。
郑鹿年1967年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语专业,上世纪80年代末应邀来法工作。近30年来,致力研究跨文化沟通,为促进中法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不懈努力。郑鹿年表示,《口福》一书是带着使命感写作的。作为美食家的后代,自移民法国后,看到中国饮食在海外名声平平,真正的中华美食不被当地百姓所了解,常深感遗憾。
中国和法国饮食被公认为是可以媲美的两种世界美食。法国美食已经成为高档餐饮的同义词,而能够进入米其林星级餐馆指南的中餐厅却屈指可数。原因何在?因为目前海外中餐不能完全代表中餐的发展水平,很多西方人还认为中国菜的味道不错,但是还处于中低档的水平,对真正的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认识不足。郑鹿年认为,任何国家的饮食都不可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就和道教的阴阳学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紧密相连,所以在书中专门谈到中国饮食和养生的关系,从哲理和医学的角度进行阐述。
法国著名米其林星级厨师居伊·萨瓦在序言中写道,对法国人来说,中餐既亲切又神秘,因为中国和法国有相似的饮食文化,但中国饮食文化中又有很多让法国人不理解的部分。也许通过郑鹿年先生的这本书,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读者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